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优秀教师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也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中流砥柱。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荣誉体系的构建,对教师卓有成效的教学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今年,五粮液-电子科大教育发展基金捐赠协议签署,用于设立卓越教学奖、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奖、教学新人奖等类别“本科教学奖教金”。近日,由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共同举办的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结果揭晓,10位老师荣获“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学校新闻中心将陆续推出“我最喜爱的老师”、卓越教学奖、教学改革创新示范一等奖、教学新人一等奖获奖老师的报道,反映他们为学校精英人才培养做出的突出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电子工程学院林先其教授。
电子工程学院林先其教授主讲的两门课程——《微波固态电路》和《无线系统的微波与射频设计》都是小班教学,每一届都只有30个学生。相对于大班课程而言,小班学生人数较少,这也更加考验一个老师的“火候”和“功力”。他究竟是如何赢得学生的喜爱和支持的呢?最大的秘诀无疑是他独特的教学方法与个人魅力。
用心造就课堂奇迹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真的用心想去做好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就很容易做好了。”面对教学事业,林先其始终坚持把“用心”二字倾注其中,在教学岗位上躬耕不止。自2009年开始在电子科技大学任教以来,林先其在同学们心目中一直有着极高的评价,期末学生评教成绩均为优秀。而教学质量能达到如此之高很大程度得益于他提出的“2W3H”学习方法,即 “What is it,Why need it,How about it,How to realize it,How to improve it.”
正因为这种别具一格的方法,林先其的课堂上从不缺乏问题的讨论。比如,在《微波固态电路》的课堂上,讲到大家感兴趣的“隐身”系统时,他一股脑抛出一串问题:“什么是隐身?为什么要隐身?如何算是隐身?如何实现隐身? 又如何反隐身?”他可不是想用这些问题“砸”晕同学,而是以问题激发学生对课程和“电磁隐身”知识本身的兴趣,帮助大家形成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在林先其为学生量身打造的学习阶梯中,他首先会为学生明确某个事物的内涵与外延、清楚地认识它,接着引导他们探究为什么需要学习这个、学习这个的用处在哪里,它的性能参数是怎么样的,从这三个方面为学生勾勒出事物的整体框架。当学生消化吸收后,再分解细化到每一个部分,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实现这些板块,在实现的基础上又如何进行改进与创新。通过一连串的发问,林先其因势利导,让学生分层次逐步适应、接收新知识,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浓厚兴趣。
基于这种教学理念,林先其钻研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分小组的课程设计中,他为学生设置了三类角色,分别负责总体、市场、设计三个方面,按照学生的兴趣随机分组,组内再进行明确分工,以这种形式完成课程的训练题目。
他认为,这种方式有益于让学生发现自己潜在的兴趣,在团队合作和个人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个东西相对来说在一般的课堂上是比较少见的”,作为独创性的尝试,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获得了学生的认可。他的学生程铭说:“林老师上课时分小组进行课程设计,最后还拿出资金,让每组都做了相应的实物并测试。《微波固态电路》这门课是被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课,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学习理解起来很生动清晰,同时也锻炼了合作能力。”
分享融合师生情谊
“我到现在也还是每天6点半起床,晚上将近12点才忙完一天的工作。”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安排,林先其的日程表总是挤得满满当当。对他而言,平衡时间的一大秘诀就是合理规划和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零碎的时间。“时间真的是挤出来的,只要把碎片时间规划好,教学、科研、生活就能有一个较好的结合。”可是,随时都在“挤时间”的林先其却从不吝惜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在他看来,培养学生是最重要的事。
“我认为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教会他们怎么在大信息大数据时代去筛选知识。” 林先其侧重于对方法的传授,同时希望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充实自己,而不仅是只会低头做技术的人。
当有学生面临抉择感到迷茫时,林先其也很乐于为他们指点迷津,表明兴趣是关键。“有些同学在参加一些科研项目中遇到困难容易退缩,觉得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这个专业或者这个方向,而我的建议是要激化自己的兴趣,然后找到合适的方法,坚持下去。”
一直以来,林先其把自己看作学生科研道路的引路人。他希望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更能感知到科研的魅力。因此,他在课余时间经常会举办一些讲座,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其中既包括专利论文的写作方法等专业知识,又涵盖对同学们大学生活规划、准确定位等个人成长问题。针对学生个人发展,他也会鼓励同学们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或基础创新项目,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英文顶级期刊的最新文章。他相信,勇于尝试方能取得突破,“大学生更应该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某项事业最终的成果,就算最终失败了,其中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从教多年,林先其不仅指导了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更指导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成电杰出学生”称号,以及“国家奖学金”“IEEE Richard E. Merwin奖学金”“IEEE MTTs奖学金项目”等。
探索铸就学术精英
1999年,林先其考入成电,就读于电子工程学院微波工程系。从那时起,他就对电磁学领域一见倾心,投入了异于常人的热情与努力,为之后的科研、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从成电毕业后,他以师资生的身份前往东南大学进行硕博连读,主攻人工电磁材料的实现以及应用。2011年11月,其博士论文《微波段新型人工电磁结构的实验与应用研究》获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2008年6月,林先其博士毕业后回校,执教于电子工程学院微波工程系。在学院樊勇教授的科研团队中,他将新型电磁材料的研究与团队的工程项目相结合,进行交叉、融合与再创新,获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成果,也让他在执教之初实现连续两次“破格”:2009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成为博士生导师。除此之外,他还获得校学术新人奖,在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林先其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天线理论与技术、太赫兹技术以及微波能应用等领域。太赫兹具有传输速率快,带宽很宽的特点,但最大的难题在于基础工艺和基础材料。在这一领域中,林先其主要研究太赫兹领域的天线,致力于让天线的性能更高。在他看来,科研就应当鼓励探索,要打开思路,不能害怕失败,不能让项目沦为“唯指标论”,这样才有更大的可能做出成果。
扎实的科研工作,也为林先其更好地投身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科研与课程融合的道路上,他从未止步。“课程其实也算是我科研的一个方面。”林先其认为,科研成果可以通过课程传授给学生,而在课程教学中又可以激发科研灵感。
秉承教研相辅的宗旨,林先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14年,他主讲的《微波固态电路》入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5年获“本科教学优秀奖”、2016年获“来华留学生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以及“唐立新优秀学者”荣誉称号、2017年获“研究生教学优秀奖”以及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连续两次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林先其说,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我们感到骄傲的同时还要有危机感,“对我来说,要求也就更高了。”林先其深知,未来的压力会更大,但带给人更多的是积极影响,这也促使他更注重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林先其既以他扎实的专业知识赋予学生一片科研的沃土,又以他有趣的灵魂指引着学生到达心灵的高地,他用言行诠释了老师对学生最无私纯粹的爱。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