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四川新闻网:成都高新区联合电子科大启动“一校一带”科技成果对接会
文:陈淋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7-12-26 3869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26日讯(记者 陈淋)如何唤醒“沉睡中”的科技成果,促使它们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生产力?成都高新区正联合电子科技大学致力于破解这一难题。12月26日,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在先进无线通信合创空间共同举办“一校一带”科技成果系列对接会。电子科技大学8名青年学者相继进行科技成果路演,通过与机构、企业一对一洽谈,达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多个合作意向。电子科技大学师生代表、成都高新区重点科技企业、投融资机构和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共计约200人参加。

  “一校一带”科技成果系列对接会旨在通过政策宣讲、成果路演、一对一洽谈、线上对接、参观考察等方式,组织成都高新区重点企业、机构深入对接电子科技大学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平台、主要特色学院和研究中心,提升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支撑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本轮对接会共有10余场,每两周举办1次,将延续到明年5月。

  据悉,2015年,成都高新区携手电子科技大学共同推进“一校(电子科技大学)一带(成都高新区高校成果转化带)”建设。截至目前,“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已吸引近70家创新型企业和15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成都高新区。

  “电子科技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深化与电子科技大学的战略合作,对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和新经济等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都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成都高新区正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为中心,以构建创新生态链、产业生态圈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造中心。为提升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成都高新区不仅在全国率先探索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并出台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加速整合创新资源,区域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搭建校企对接桥梁 助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对接会上,电子科技大学8名青年学者分别进行科技成果项目路演,包括智能微波传感器及5G通信芯片、大面积石墨烯薄膜制备及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ICU智能分析决策系统等项目,涉及人工智能、新材料、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

  5G技术被认为将引领下一波科技浪潮。电子科技大学康凯教授团队带来的智能微波传感器及5G通信芯片项目吸引了到场机构及企业的注意。“团队研制的新型传感器芯片将丰富人工智能、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物联网和5G通信系统功能,改善用户体验。”康凯介绍说,目前,团队已注册成立成都通量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5G通信芯片已应用于全球知名通信设备商产品中,24GHz/77GHz汽车ADAS雷达前端芯片已向国内主流的汽车雷达厂商供货。

  此外,罗讯教授团队则致力于研究数字化宽带相控阵在5G通信、智能驾驶、物联网等新一代智能通信互联中的应用,在业界首次提出数字化polar码调制相控阵系统,可全面支持5G等新一代多标准智能通信。系列技术成果不仅获多个国际学术奖项、国际PCT发明专利,还应用到华为智能手机Mate10等消费电子产品。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和导热性最好、透光性和电子传输性最优异的新型材料。李雪松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铜基底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薄膜方法研究,研究成果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本项目包括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石墨烯薄膜制备设备及石墨烯薄膜光电应用的研究与产业化。”李雪松说,团队通过研制高性能的设备、高品质的材料、高收益的应用产品来推动石墨烯的产业化进程,填补四川省在大面积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及设备上的空白,从而带动电热健康、柔性电子、光电探测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科技成果项目路演得到到场机构、企业的好评。路演结束后,成果项目负责人与高投盈创、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允治资本等10余家投资机构以及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等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进行一对一洽谈,达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多个合作意向。

  成都高新区为8位路演青年学者赠送创新信用券。该券是成都高新区为诺奖获得者,院士,知名教授等顶尖人才免费发放的,可享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创新创业等优先,优惠和优质服务的有效凭证。出示创新信用券、信用码或者通过人脸识别,持券人不仅可以享受优先优质服务,还可享受金融、中介等市场机构的优惠打折服务。

  “对接会共有10余场,每两周举办1次,将延续到明年5月。”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校一带”科技成果对接会通过组织成都高新区重点企业、机构深入对接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功能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高端测试仪器、新能源、新一代通信、大数据、机器人、公共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顶尖科技成果,从而提升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支撑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

  深化“一校一带”行动计划 力促校地协同创新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作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为中心,以构建创新生态链、产业生态圈为核心,加速整合创新资源,推动本地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效动力,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2015年,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一校一带”计划,加强校地协同创新。今年2月,成都高新区投入约6亿元,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国际菁蓉创新中心,以培育基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四级业态,形成“技术创新—创业辅导—成果转化—金融投资—产业孵化”全链条生态系统,支撑和加速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成圈成链发展,重点打造“一校一带”新经济发展聚集区。目前,国际菁蓉创新中心(占地135亩,12万平米)、“一校一带”培育基地(9.3万平米)、无线通信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5.7万平米)、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园、创新创业学院等项目正有序开展,“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已吸引近70家创新型企业和15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成都高新区。  

  据介绍,为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高校创新创业,成都高新区近年来实施系列创新举措。去年,成都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激励科研院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移权“四权分立”。今年,相继出台《成都高新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高新区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若干政策》《成都高新区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政策》等扶持政策,对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给予大力支持,其中,尤其重视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高校院所深化科技成果改革。


报道链接: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71226/000843505.html


编辑:一戈  / 审核:一戈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