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立足人才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 扎实推动学生工作更上新台阶
——党委学工部部长钱云光在2018年学校工作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文:党委学工部 图:邝俊 来源:党委学工部 时间:2018-03-04 7674

  编者按:3月1-2日,学校在清水河校区召开2018年学校工作研讨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和三中全会精神,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学校2017年工作,研讨学校2018年工作要点。会上,副校长熊彩东、胡俊,党委学工部、人力资源部、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负责人分别做了大会交流发言。新闻中心特将交流报告内容整理出来,逐一发布。本文根据党委学工部部长钱云光的大会交流发言整理而成。

48125589737848fd4d25a04b7ae3ebc9.jpg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代表学工口做工作汇报,我汇报的题目为:立足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扎实推动学生工作更上新台阶。我的汇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四年工作回顾

  过去四年,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我们围绕思想政治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创新创业、网络文化建设、学生资助、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开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点面结合,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个人、集体奖励;涌现出一批优秀班集体、先进党支部;学生到重点单位就业比例逐年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深造率比四年前增长15%,2017届位列全国高校第9位。素质教育方面:打造了系列成电文化品牌,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特等奖,学生在国内外艺术展演中屡获佳绩;构建了涵盖栋梁工程、新四会、通识教育课程在内的领导力培养体系,学生领导力初见成效。创新创业方面:搭建了系列创新创业平台,学生在“创青春”“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冠军杯、金奖等,支撑学校获得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2013-2017)全国第三;产生了一批学生团队和创业公司。网络文化建设方面:构建了全国唯一全覆盖网络文化平台,成果奖励总量全国第一,在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学生资助方面:精准帮扶,助力成才,2016年度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名列全国第15位。队伍建设方面:涌现出思政杰青、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向上向善好青年、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在内的先进典型;辅导员在全国、四川省各类竞赛中屡屡发声,研究能力得到提升。

  回顾四年,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一流的人才培养与学生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部分学生过于关注自我“小时代”,忽视实现中国梦的“大时代”;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持之以恒的行动力,个人目标不够高远,成长的内动力不足;“三全”育人格局还未完全形成,育人合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体系精准化建设还不够健全,与一流大学对学生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辅导员队伍支撑保障平台尚未完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形势与挑战

  时代的要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党的十九大、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我们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要求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要求各高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一批又一批引领未来学术前沿、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精英人才。《电子科技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明确了我校的人才培养建设任务为: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一批引领未来学术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学术精英和行业精英。

  未来工作发力点。对照时代要求和学校目标,我们确立了未来学生工作发力点:一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四个正确认识”,提升学生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培养领军人才。

三、四年主要目标

  未来四年,学生工作的战略目标为:坚持立德树人、追求卓越,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拓展国际视野,强化中国情怀;打造一流学生工作,共筑“十大”育人体系,培育一批引领未来学术前沿、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精英人才。

  同时,我们将围绕思想引领、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完善等三个方面确定核心指标。(1)加强思想引领,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航计划,学生参与率100%;学生党支部书记及党员继续教育培训覆盖率100%;社会实践参与率100%。(2)提升素质能力,以“新四会”为核心抓手,落实“成电栋梁工程”,实现学生领导力培养覆盖率100%;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推进青创计划,整合政企金校等资源,创新创业教育覆盖率100%。(3)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实现本科生继续深造比例70%,其中出国(境)读研比例25%;本科生赴境外短期交流学习比例达到1/3。本科生继续保持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就业率97%,实现人才就业战略布局。

四、思路与举措

  未来四年,我们将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核心、构建三个体系、实施三个工程、打造三个平台”的“1333”工作思路来推动学生工作更上新台阶。

  构建“体系、工程、平台”的具体举措为:

  体系1:以学生为本,共同构建“十大”育人体系。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推动构建包含: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强化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权责,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建立校、院两级教学、学生工作的联动、共享机制,发挥第一、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功能,实现教与学深度融合。

  体系2:强化价值引领,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体系。逐步构建“1+N”大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实施固本工程、引航工程、启航工程、思想教育示范工程,多视角、多维度、多形式、多举措,打造“两典礼、两表彰”,抓好“两创建、三平台”,建设“一院一品”,树立“示范学院”和“示范标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爱国担当,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体系3:构建文化素质教育新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通过开辟文史哲通识课程版块、完善艺术类通识课程版块、丰富文化精品课程等方式扎实推进通识教育;建精“成电讲坛·成电舞台·成电辩坛·成电影院·成电故事·成电百家”等系列文化品牌;创新文化艺术演出、学生艺术团、文化艺术选修课程,全方位、全覆盖构建文化素质教育新体系。

  工程1:实施“党旗引领工程”,提升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落实学校“党建质量年”,加强本科生党建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本科生党支部工作手册》,制定推行《学生党支部工作实施细则》,构建完备制度体系;实施新生骨干训练营、“1+1讲党课”、红色主题实践,实现队伍有发展、骨干重培养、党员有发声,强化党员示范教育,推动学生党建工作一体化建设。

  工程2:完善学风建设机制,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强化目标牵引,倡导“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激发学生“内动力”,引导学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构建校院两级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打造多元协同发展指导队伍;整合资源,实现国内读研工作全频谱服务保障;点面结合,提升学生海外留学深造竞争力;总体深造率达到70%,保持在全国高校前十。

  工程3:聚焦新工科领导力培养,全面推进“成电栋梁”工程。开展学生领导力教育、新工科学生领导力培养主题研究,打造具有成电特色的领导力评价中心;加强校院两级“立人班”建设,推进学生领导力教育平台建设,实现领军计划覆盖率10%;建设贯穿第一、第二课堂的“新四会”和通识教育课程,稳步提升学生的领导力。

  平台1:强化服务,全面建设精准化学生工作平台。深化“精心教育、精细管理、精致服务、精准评价”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促进“电子信息+”与教育、管理、资助、就业、心理等工作深度融合;打造国内一流的学生资助中心;引导学生到国家重点地区、行业、基层就业,完善人才就业战略布局;力争建成“全国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制,全面建设精准化学生工作平台。

  平台2:拓宽渠道,打造一体化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孵化、创新创业载体”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构建50门通识课程与150门融合课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国际化、专业化、系统化创新创业孵化,新增学生注册公司100家,打造4-6个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团队,三大竞赛获国家一等奖或金奖数量10-12个;加强基地建设,建设好众创空间、中美创客交流中心、海创学院,联合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国家级、省级科技型创新创业孵化器。

  平台3:构建辅导员支撑保障平台,打造专业化辅导员队伍。落实教育部43号令,构建包括“选留选聘、培养培训、课题研究、学位提升、职级职称、管理考核、评奖评优”等在内的辅导员支撑保障平台。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强化辅导员管理,实现辅导员学位、职称的提升,创建全国知名辅导员工作研究室2-4个,获省部级奖10项、课题8项,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四年的努力,能形成国内有影响力的学生工作,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助力培养一批学术精英和行业精英。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对学生工作的支持。

  谢谢大家。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