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贯彻落实学校战略部署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熊彩东副校长在2018年学校工作研讨会上的专题报告
文:新闻中心 图:邝俊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3-05 9036

  编者按:3月1-2日,学校在清水河校区召开2018年学校工作研讨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和三中全会精神,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学校2017年工作,研讨学校2018年工作要点。会上,副校长熊彩东、胡俊,党委学工部、人力资源部、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负责人分别做了大会交流发言。新闻中心特将交流报告内容整理出来,逐一发布。本文根据熊彩东副校长的大会专题报告整理而成。

9ca06025695e9b8c14922862a43d50e6.jpg

一、第四轮学科评估简析

  学科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第四轮学科评估涉及13个学科门类,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全国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我校现有8个学科门类,拥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本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共有两个学科门类中的16个一级学科参评,其中工学13个,管理学3个。

  2017年12月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次学科评估在指标体系上更加强调产出,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本次评估的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评估结果采取“精准计算、分档呈现”原则,得分排位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

  在本轮评估中,我校获评4个“A类”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获评“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评“A”, 光学工程获评“A-”。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5个学科获评“B+”,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公共管理4个学科获评“B”,基本反映了这些学科的实力。

  与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进行纵向比较,我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显著进步,继续保持了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优势地位:电子科学与技术继续名列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从并列第2变为并列第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并列第12变为并列第5,光学工程从第7变为并列第5,生物医学工程从并列第10变为并列第8,软件工程从并列第34变为并列第17。

  但如果与兄弟高校进行横向比较,我校“保先进位”的任务依然艰巨。我校学科结构还比较单一,仍是以电子信息为主的行业特色性大学。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我们还需要培育新的优势学科,在保持电子信息优势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理学、计算机、生物医学等学科建设。

  目前,我校各学科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在师资队伍方面,我校在院士级人物、国家级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高层次人才的产出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我校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总量较少,国家级精品课程需要进一步增加,博士生数量在短期难有突破,需要等待国家政策性利好;在科学研究方面,我校的高被引论文和顶尖论文还存在不足,在CNS(即Cell、Nature、Science三大顶级杂志)上一直未能突破,在国家奖方面一直没有突破一等奖和自然科学奖,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依然较少。下一步,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好好发力。

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我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要求,我校结合《电子科技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电子科技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等,经过广泛深入的研讨,于2017年12月正式发布了《电子科技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

  《方案》从建设目标、建设基础、建设内容、预期成效、组织保障等五个方面,全面落实了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实施办法的要求,也充分考虑了我校的发展现状、学科发展潜力和特色优势。

  ——在建设目标方面,确定了按照近期、中期和远期分为“三步走”:到2020年,建成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理工深度融合的研究型大学;到2030年,至少3个学科名列国内前茅,电子信息优势学科进入世界前列,学校初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至少5个学科名列国内前茅,更多优势学科进入世界前列,学校整体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我校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是,要通过建设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工科、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理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医科,构建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重点建设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群、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群、信息医学交叉学科群、数理学科群。

  ——在建设基础方面,我校已经建设发展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学科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我们的办学理念是:立德树人,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我们的办学定位是: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成为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

  ——在建设内容方面,主要有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

  五大建设任务分别是:(1)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包括实施“杰出人才倍增计划”、提升青年教师学术水平、积极推进骨干教学、专职科研和外籍师资队伍建设。(2)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包括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体系、构建本科精英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构建适应精英人才培养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包括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平台、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包括加强师德和学风建设、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友工作。(5)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包括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和环境、实施“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形成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

  五大改革任务分别是:(1)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的领导,包括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2)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包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制度执行与监督、提升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3)实现关键环节突破,包括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4)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包括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健全社会支持机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5)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提升国际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提升国际学术声誉与影响力、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

  做好以上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的重要抓手是“三大计划”,即本科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即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统筹规划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多元化教育,打造精英人才培养体系;以“新四会”为抓手,聚焦领导力培养,进一步建设成电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理科建设与学术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即建成与我校一流工科相匹配的强大理科,培育顶尖学术成果),“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即电子科技大学在成都高新区建设以高校成果转化为主的新经济产业带)。

  ——在预期成效方面,我们要到2020年在学科整体实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贡献、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影响等方面取得以下成效:(1)在学科实力方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群、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群整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信息医学交叉学科群的若干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群、数理学科群的若干方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8个学科进入ESI前1%,工程学排名进入ESI前50名。(2)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形成特色鲜明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本科精英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研究生分类培养取得成效,优势学科与若干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伙伴关系。(3)在科学研究方面,要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产生一批高水平、高显示度的成果,包括:以特色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协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基础研究能力明显增强,产生若干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解决重大关键性技术和工程问题的能力极大提升;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的源头、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军事电子研究的重要基地。(4)在社会贡献方面,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包括:“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为川渝地区、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引领性贡献;向行业电子领域拓展取得明显成效。(5)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要形成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以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大学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精神得到弘扬。(6)在国际影响方面,国际化办学水平要大幅提升,国际学术声誉显著提高,包括:对海外优质师资、科研团队和学生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结构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和实质性科研合作;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学术组织和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在组织保障方面,学校已经在管理体制机制、进度安排、经费安排上做了充分准备。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学校成立了“一流大学建设领导小组”,设置了“一流大学建设办公室”以及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并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和学科群建设项目组共同承担建设任务。在经费筹集和资金分配方面,已经筹集并为学科群建设项目和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计划项目(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人才高地计划、国际菁蓉创新中心等)做好了资金分配和保障。

  总之,我们要按照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努力使学校成为高新技术的源头和精英人才培养的基地,为早日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中心王晓刚根据录音整理)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