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春献给你
文:李思扬 图:李思扬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15-04-19 3397

  还记得初入清水河校园,徜徉于“八角书斋”,有的只是小小的不安与大大的期待,春去秋来又一年,风又吹来银杏淡淡的清香,空气清新书香弥漫,电子科技大学学子要“站在国家的高度看自己,把个人的选择和国家的需要紧密相连”,为青春、为理想奋斗的苦乐情怀已融入我的血脉。带着对过去的留恋与感恩,对未来的希冀与憧憬,蓦然回首已走过五十九个春秋冬夏的电子科大,今天依然朝气蓬勃,因为一代代学子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你——电子科技大学。

  相聚在电子科技大学最敬佩的是:电子科技大学从建校伊始就肩负着为中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和民族电子工业培养、输送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光荣使命。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教授难忘59年前和老一辈成电人在新中国建设百废待兴时,自觉地作出了选择来到成电,致力于物理电子学的研究并荣获世界电磁波科学最高奖“BUTTON奖”的如歌岁月。如今古稀之年的刘盛纲院士,又和他的团队将目光转向了国际前沿的太赫兹领域。目前世界主要大国在这一科学前沿角逐激烈,而刘老的攻关团队在“太赫磁”中的研究被誉为 “中国高度”,已走在世界前列。

  相聚在电子科技大学最可贵的是:院士、教授进课堂为本科生做主讲。电子科技大学有刘盛纲、李言荣等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中国电子信息领域首屈一指的“先生”。 先生们亲自为本科生上课主讲是科大惯例、是责任。电子科技大学对本科生的重视独一无二,我深有体会。我的大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主讲老师是冯文坤教授,作为外院院长和学术研究带头人,先生讲课总是用平实朴素、细致入微的叙述,娓娓道来营造诗的意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子们自我学习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这就是电子科大五十九年来始终不变的优良师风。正是一代代电子科大人潜心耕耘、薪火相传,才砥砺出“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电子科大精神风骨,才铸就出电子科大是中国“民族电子工业摇篮”的崇高声誉。

  相聚在电子科技大学最美好的是:走进“成电讲坛”,聆听大师箴言,见证历史记忆。中国工程院院士都有为先生引用歌德名言“请为我揭示磁石的奥秘,那仅次于爱和恨的奥秘”由浅入深的带领学子们进入一个神奇的磁性世界。先生用温和平淡的语气告诉渴求成才的学子们,在司空见怪的视野里蕴含着科学的玄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安德烈亚斯·格林贝格尔(Peter Andreas Grünberg)教授也来成电了,他与成电师生就最新学术前沿问题面对面交流接触,令学子们感受到大师的魅力。也许你会问,文科专业的学生,能听理工科的讲座?告诉你,在电子科技大学,只要你愿意学习,只要你所学的选修课程不与本专业课程时间相冲突,你可以选修任何一个学院的课程。我的导师魏全风副教授说:学校明确提出,文科生要选修理工课课程,理科生也要选人修文社会学科课程。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交叉培养计划”,最终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复合精英人才。

  相聚在电子科技大学最开心是: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我们的“强叔”电子科大党委书记王志强常年坚持为党校学员上党课,系统全面地向入党积极分子们讲授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及其内涵,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宗旨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王志强书记还开办了“路与悟 梦想与奋斗”主题讲座。以自身的成才经历“大山深处走出的莘莘学子”,动情引导电子科大学子们珍惜青春刻苦学习,为实现个人的成才梦并最终实现共同的“中国梦”而奋斗。用“梦想与奋斗”的求学成才经历,为万千学子开设励志教育课。电子科技大学党委还邀请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杰出人才登上成电讲坛,引导、教育广大学子把美好的青春献给可爱的祖国。

  “我和成电很有缘”,中央电视台撒贝宁来成电了。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阅历,鼓励成电学子要学会寻找自我、释放自己、表达自己。他说:“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法完全复制,希望你们都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

  “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徐本禹走进成电,用质朴的语言与成电学子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了“青年之责任”。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在成电讲坛,用朴素的话语讲述其平凡奉献之路,鼓励成电学子要感恩社会、奉献青春。金一南少将、罗援少将也来“成电”了,他们殷切希望希望成电学子要为中国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的力量。

  相聚在电子科技大学最无悔的是:校园枝头有灿烂的春色,心头有美好的梦想。“成电的同学们自身都很优秀,希望你们能再优秀一点,在大学期间能把优秀养成一种习惯”!电子科大校长李言荣院士做客“成电下午茶”,与成电学子“零距离”畅聊青春无悔。李言荣校长语重心长的告诉成电学子们:“优秀的人才所处的行业各有不同,但优秀人才的“基因”具有一定的共性,优秀人才的基因一般都不是天生的。大学是人生中最具有可塑性的阶段,因此无论未来要做什么,同学们都要去寻找自己的优秀基因,成电学子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李言荣校长鼓励学子们努力做一个“因为我的存在而使周围的人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人,进而做一个为国家、社会乃至人类做出有价值贡献的人。谈到电子科技大学未来发展时,李言荣校长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析了单科性学校向多科性大学转变的趋势和过程,并强调了经、管、法以及文、史、哲对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推动作用。他希望同学们要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为未来成为优秀人才做好准备”。

  “我与新学期有个约会”。电子科大党委副书记申小蓉也来到“成电下午茶”,与学子们共话电子科大新前景。她说:为了把同学们培养成行业精英、领军人才,电子科大将以“提高学生领导力、集成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三大能力”为核心任务,将采取合理控制本科人数、小班教学、提高出国交流互访率和继续深造率等一系列有利于成电学子成为行业精英、领军人才的探索措施。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果说电子科大文科学子呈献的是优雅、温柔、大方,那么通信、微固、光电带来的是冷静、睿智、理性。文理科相互融合,使得电子科大文理科学子们都具备了集文理知识于一身的交叉学识,感性的人文情怀和理性的科学探索精神于一体的学子风格。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精英化、国际化培养模式总让世界听到电子科大学子的声音:在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国际基因工程竞赛,科大学子屡屡斩金获银,斐声世界。飞跃重洋美国、英国、加拿大科技文化夏令营开营了、模拟联合国大会、国际留学生文化展开幕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永远只有进行时、“青春风采”开赛了,带来了“青春沉淀与成长”。师生情、学子情,情系清水河。这就是成电人的情怀。

  相聚在电子科技大学最难忘的是:读书须尽苦功夫,立志宜思真品格。八角楼里勤奋攻读,足不出户看世界;品学楼前雄心壮志,为祖国奉献青春。难忘我成电!电子科大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体现了成电之美。美丽的清水河校区像一座生态公园,空气清新氧气充沛。在这里,你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也可以放慢脚步慢踱。银杏大道、鹭栖湖、绿荫覆盖的校园是学子们最喜爱的家园,在这里为祖国强大读书健身两不误,这就是成电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风雨经多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也许多年以后,我也如蒲公英的种子飘荡在天涯海角,但不会忘记我曾在这里追逐梦想,留下过难忘的青葱岁月,因为我们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你——电子科技大学!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