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记者初见高正平教授时,他健步走来,双肩包、金边镜框,声音清晰洪亮,眼神坚定柔和,不像一位年近60的老教授,而更像是一位充满朝气的斗士、行者。
高正平,1987年留校任教。时光荏苒,28年来,他把全部的青春都奉献给成电、奉献给学生。他说,“我把学生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以易化难 显真水平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高正平认为,“懂教书,更要会育人”。而怎样才能上好课?高正平说,“知识面宽、生活阅历丰富、生动活泼”非常重要。
“什么是场?怎么去理解这么一个虚无缥缈,又无处不在的概念?我们身边有哪些场?”高正平在《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第一堂课上,就给大家抛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场无处不在,我们的手机能接收信号,是因为存在着随时间变化的电磁场;人们在火炉旁感受到温暖或灼热,是因于火炉周围有一个温度场;人们在风扇旁感到凉爽,是因为工作着的风扇周围存在一个风速场,‘场’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高正平从启发学生入手,在他生动的讲解中,大家对这门“四大名补”之一的课程少了几分怯意,多了几分期待。
事实上,将理论用通俗的比喻来表述,早已成为高正平课堂的“新常态”。在上《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这门课,讲到叠加原理时,他用教室里大家的座位来作比喻,生动形象又便于理解。微固学院2013级的吕旭红对此印象深刻:“高老师上课严肃又不失活泼,总能启发我们更好地理解概念,萌萌哒!”
高正平在讲《量子力学》时,从普朗克常数,引申到普朗克时间(10-43秒,最小的时间间隔);讲《量子力学》在今后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到了物理学中最热门的领域,比如宇宙起源、弦理论,让课程不再枯燥。在教授《电磁场与电磁波》时,他要求学生们查阅资料,完成一篇关于电磁波理论应用的小论文。同学们反映说:“通过写论文,大家对电磁场与波的理论有了更深入、更广泛、更系统的理解,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原本看来很神秘的现象和应用也能看出其中的‘玄机’,还体会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无穷乐趣。”
把艰深的课程讲解得深入浅出,高正平俨然大家风范。在他看来,这与自己几十年人文功底的累积颇有联系。他自小对文史哲很感兴趣,中学时就开始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书籍。作为工科男,他在研究生毕业后,曾参加过四川日报社的理论编辑招聘考试,战胜众多文史哲专业毕业的高手,取得第一名。
扎实的人文根基对他课堂上的语言表达、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呈现给学生们一堂堂别样精彩的课程。
以趣育人 显广阅历
“高老师在给我们上课时总会穿插很多小故事,又有趣,又能让大家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微固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3级学生欧阳宵何说。
高正平的课堂像丰富的“大餐”,他把许多人生道理、学习技巧、学术精神巧妙地嵌入行云流水的讲授中,让人难忘。
“本科生要有信息意识”,对此,高正平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曾发表了一篇关于知青上山下乡的回忆文章,表达了兄妹之间的情感。有一位读者根据回忆录中的作者信息,辗转找到高正平,说是在文中得知他妹妹在印刷厂工作,而这位读者正要去应聘某印刷厂副厂长的职位,但对印刷业了解甚少,希望通过高正平向他妹妹请教。
说到这里,高正平话锋一转,向听得津津有味的同学们说:“看,这位读者的信息意识很强,能留意偶然间看过文章中的细节,并透过有限信息找到作者,进而实现目标。大家对这个故事有不同的解读。我对此的解读就是希望同学们加强信息素养。”
高正平认为,“无论是本科生做毕业设计还是研究生做课题,都离不开文献的检索和利用。知道去哪里查、怎么查文献,是我们做研究的基础。”他说,“学校每年花很多钱购进大量的数据库,而真正能利用起来的学生却比较少。很多同学不知道有《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程,更不要说去选修,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同学们一定要加强信息素养,把信息查询、文献检索作为终身学习的钥匙。”
网上网下,听到同学们担心学习难度的言论,高正平鼓励大家,“会扛的扛一阵子,不会扛的扛一辈子。本科期间,主要就是来学理论、打基础的。辛苦几年,熬过来就好了。”他也热情地给大家描绘美好前景,“在大学这几年里,经受住理论学习的考验,吃透晦涩难懂的东西,以后的路就好走多了。”
“自学能力是大学阶段必须培养的。”高正平希望学生们“有深厚的基础,拿到书就能看懂,拿到事情就可以做。面对新的事物,永远保持好奇心,并能很快学会。”
以严处世 显真性情
在教学方面,高正平很“有一套”;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不断创新。
“以研助教,以教促研”,高正平秉持这样的理念。在教授《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程中,他拟出了“等离子体鞘套内电子密度分布数学模型建立”等10个与电磁场相关的且有一定难度的研究性子课题,鼓励学生们自由选题组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虽然课题难度大,研究时间短,但还是有几个小组迎难而上,提交了研究报告。毕原豪同学对高正平说:“为了写这个课题,我们找了很多很多论文,一点一点地啃。回头来看,真的学了很多东西。您的课上得真好,谢谢。希望以后还能听您上课。”
理解知识点,学会应用,是高正平一直强调的能力。他给同学们讲了一件死记硬背的“趣事”:在读本科时,高正平担任政治课科代表,期末为同学们整理出一套复习资料,最终考试题基本上都在其中,班上竟然还有一个同学没及格。原来这位同学不是没有背,而是只背了答案和序号,没背标题。
在同学们的笑声中,高正平严肃地指出,机械地死记硬背,连考试都不能过,更谈不上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电子科大的学生毕业出去后,要达到“要我做什么,我就会做什么;我想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境界。这就需要同学们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大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作为。
“现在,我们学校对教学工作前所未有地重视,这必定对学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高正平对此深感振奋。“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学生的质量才是学校的根本。只有学校重视教育,老师认真教学,以教学为荣,持之以恒,我们学校才能越来越好。”
今年,高正平将年满60,但他刚刚被聘为电子科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专业建设骨干,聘期四年。这位近花甲之年的教授拳拳之心仍在教学工作中,还要再为教改事业做贡献。
“教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花大力气。”高正平说。目前,他和同事张鹰教授承担了学校的两个重点教改项目,他们把丰富的经验用于教改中,努力探索。
“现在,我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和教改上。我希望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我和同事们的努力,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正平壮心不已。
“老师如果不能够全身心地爱学生,为学生奉献,他就对不起这个称号,对不起这个形象!”高正平如是说。近30年的教学生涯,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字的含义,体会到一个老师的责任,一个老成电人的情怀。
高正平勉励同学们:电子科大的学生,要努力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和全面发展的人,除了培养高尚道德和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懂得法律常识和金融常识,学一点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大家要利用好大学时光,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电子科大人,要时刻记住自己是电子科大的学生!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