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4月16日下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做客成电讲坛,以张家川马家塬古墓发掘为例,阐释“考古学视野下的西戎”,展示了考古中先进技术的应用,讲述了我国古代西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西戎的称谓最早来自周代,是华夏部落对西方非华夏各部落的泛称。”讲座一开始,王辉通过《芈月传》中春秋时期秦国对西戎讨伐的电视情节,提出西戎对中原历史有着很大影响的观点。他从西戎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与中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入手,向同学们讲述了对西戎文化进行考古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在不断融合过程中,西戎文化对中原华夏文化的影响。他的讲解生动而形象,通过例举生活中熟悉的《盗墓笔记》《芈月传》等小说或影视作品,充分调动起大家对考古研究的兴趣,赢得台下师生的阵阵掌声。
“以前是技术条件不允许,现在技术条件好了,在实验室中我们能将历史文物更好地展示给世人。”王辉向师生们介绍了在对马家源墓室发掘的文物进行复原过程中使用的各项技术,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文物复原的全过程,并且列举了对棺木、金银铁件、车辆三种不同文物的不同复原与保护方式。在谈到复原墓葬的马车时,王辉介绍了车身上复杂精美的装饰及组装,以及吊饰上配珠的精细工艺,“配珠的直径在1mm,现在我们还没有突破这个技术”。他展示了金银铁件和车辆的复原过程和前后复原对比图,让大家叹为观止,对考古发掘有了新的认识。
当提到西戎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的异同时,王辉以马家塬遗址的发掘为例,从等级制度、祭祀习俗、墓葬习俗等方面全面地向师生们展示了西戎文化的特点。“西戎文化受到中原华夏文化、中亚地区文化的共同影响,这些在墓室陪葬品中都有体现。”他将西戎的生产生活方式总结为“主畜牧,非游牧,有耕种”,称“殉牲”“殉车”为西戎墓葬文化与中原华夏墓葬文化的最主要区别。凭借着多年对西戎文化的考古发掘,王辉认为,西戎文化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呈现出相当大的一致性。
在交流环节,王辉回答了同学们关心的西戎文化来源、考古挖掘等问题。
本次成电讲坛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办,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承办。
相关链接:
王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在甘肃省从事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甘肃境内多处重要的大型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项目。近年来主要从事方向为西北地区新石器和早期铁器文化及早期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