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都商报:电子科大探测团队给河流“拍CT”寻宝
文:成都商报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18-04-26 3203

  “这次考古发掘的成果大多出水于我们根据探测数据划定的分布范围。”

  探测团队将持续跟进江口考古项目,争取尽快为整个遗址区域测绘出高精度“3D藏宝图”

  沉银出水,兵马未动,探测先行。

  如何用“黑科技”找到埋藏在岷江河谷的“张献忠沉银”?怎样才能在动工挖掘之前就先圈定沉银储集区?“江口沉银”遗址的水文环境复杂,该如何寻找突破口?

  日前,记者走近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地学特色研究中心科研团队(以下简称“探测团队”),揭秘该团队如何打造“火眼金睛”,为江口沉银古河道的准确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据悉,在江口沉银遗址发掘之前,四川省还没有水下考古的案例。为保证水下探测的良好效果,该团队专门设计制作了“水陆两栖雷达”,实现大规模漂缆式电阻率三维探测与成像,这也是国内复杂水域环境水下探测的首次大规模使用,为水下考古提供了成功典范。

  技术优势/

  给江口沉银遗址“拍CT”

  绘制超10万平方米“3D藏宝图”

  日前,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原名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又获丰硕成果。除了首次发现三眼铳(火器), 蜀王金宝以及多枚刻有双流县、德阳县等地名的银锭外,还发现了大量船钉,为考古人员寻找沉船提供了新的证据和线索。

  尽管“江口沉银”已经尘封370多年,但探测团队采用水上电阻率成像法、两栖地质雷达、高精度磁法等综合探测技术,对超过10万平方米的探测区域进行了扫描成像,确定了古河道的准确位置,并综合河床基岩起伏状况进行分析,为“沉银有利储集区”的划定提供了有力证据,从而使二期水下考古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悉,探测团队早在2017年一期考古工作中就发挥电子信息技术优势,在江口沉银遗址区成功地开展了“CT”扫描试验,制作出了第一版“3D藏宝图”。而在本次二期考古中,该团队进一步采用综合探测方案,进一步提高了“3D藏宝图”的精确度。探测团队还开展了多源数据的综合解译与建模工作,使探测成果的可靠性有了极大提升。

  时间紧迫/

  赶在汛期来临前完成探测

  预估沉银遗址范围约100万平方米

  2017年12月6日,探测团队技术负责人周军博士就带领团队驻扎江口镇,展开大范围的探测工作。但应该从哪儿开始挖?复杂的水下环境该如何寻找突破口?

  “水下金属文物的运动和富集规律与河道基岩的结构特征有关,通常说来河流弯道中的‘凸岸’是有利于物质堆积的区段。”经过反复计算和考证,周军认为,可以利用电阻率成像法等探测手段获取河床基岩的三维结构模型,“模型中基岩构成的‘凸岸’区域就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目前已经完成的水上电阻率探测剖面接近90条,这为判定岷江河道中哪些地方更有利于文物富集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科学证据。”

  当时,时间紧迫,汛期将至,一旦岷江进入禁渔期,江上的一切渔业、采沙等活动将被禁止。团队需赶在禁渔期来临之前充分利用考古发掘“窗口期”。于是,团队在府南河口与岷江大桥下游的工作区块开展了大量试验工作,同时及时了解实际发掘情况,对基岩结构、电磁感应异常的地方进行验证。并在垂直河道的方向上设置若干条测线,以拓展“3D藏宝图”所容纳的区域范围,从而进一步为“河床基岩结构模型”提供更多的细节特征。

  “本次探测的面积是2017年初的一期考古探测试验面积的数十倍。”周军介绍,“总体来说,探测任务还很艰巨”,虽然在“3D地图”的帮助下,考古发掘工作有的放矢,在100天的时间里完成了发掘任务。但“目前预估的江口沉银遗址范围大约为100万平方米,而一期和二期发掘的面积只有数万平方米,仅仅是江口沉银遗址的一小部分”。

  水下考古/

  遗址水文环境复杂

  专门设计制作“水陆两栖雷达”

  据探测团队介绍,开展水下考古在四川省内尚属首次,而且难度很大。

  “江口沉银”遗址的水文环境复杂,单件文物的几何尺寸较小,文物埋藏于水下的卵石层中,分布零散、规律复杂。因此,团队着力探测河床基岩结构、研究文物分布规律、寻找“沉银有利储集区”,并改进探测方法、研发探测装备,为此专门设计制作了“水陆两栖雷达”。目的是实现大规模漂缆式电阻率三维探测与成像,保证了水下探测的良好效果,这也是国内复杂水域环境水下探测的首次大规模使用。

  “这次考古发掘的成果大多出水于我们根据探测数据划定的分布范围,这进一步为我们的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也对我们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很好的验证。现在可以肯定,我们的理论判断是准确的!”周军表示,探测团队将持续跟进江口考古项目,争取尽快为整个遗址区域测绘出高精度的“3D藏宝图”。

  对此,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胡光岷教授表示,这次探测工作的研究思路与技术创新在江口沉银考古探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次工作中所采用的新思路和新技术对于江河、湖泊、浅海滩涂环境中的地下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


  报道链接:

  人民日报:http://sc.people.com.cn/n2/2018/0422/c345167-31491508.html

  澎湃网: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89626

  成都日报:http://e.chengdu.cn/html/2018-04/22/content_622506.htm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