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丽成电·师德之美】欧阳彬副教授:让我们与马克思同行
——专访2017-2018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欧阳彬副教授
文:王晓刚 学生记者团 谢欣桐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6-24 8490

  【编前语】学校新闻中心推出“美丽成电”主题宣传报道,以全面展示成电及成电人的奋斗之美、创新之美、师德之美、奉献之美、和谐之美,进一步激发广大成电人热爱成电、建设成电、奉献成电的内生动力。

  在成电,有众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的优秀教师,他们常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与汗水。日前,学校2017-2018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落幕,经过现场讲课竞赛,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评出6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4个学院获评优秀组织奖。新闻中心将推出一等奖获奖老师系列专访,分享他们的教学体会和经验,展现他们在教书育人中闪亮的师德之美。本期,让我们走近马克思主义学院欧阳彬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这可能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欧阳彬副教授在课堂上经常要面对的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主义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然而,尽管马克思被西方社会评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尽管马克思主义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被西方社会不断“重新发现”,但要让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的思想魅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并不容易。

  经过近十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欧阳彬副教授所秉持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正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马克思并不遥远,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时代青年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学院  欧阳彬 (1).jpg

  2016年,欧阳彬先后获得四川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二等奖和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会“微课大赛”一等奖。2017年,他获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并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中获评“教学骨干”。近日,他又获评2017-2018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寻找“症结”:破解“学马不信马”的难题

  欧阳彬是四川人,2008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博士学位后决定扎根四川。他选择了电子科大,为本科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是一门让学生“初窥门径”的基础性课程。虽然基础,但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学生能不能“入门”。

  如何把学生领进门呢?欧阳彬坦承,“现在信息发达,接触各种思潮十分容易,而且现在的‘90后’‘00后’思路比较开阔,富有怀疑精神,因此,要教好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对的挑战很多,可以说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而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与理工科课程相比,它并不能给学生带来“学一课就有一课的收获”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学生在心理上可能会觉得,与其“形而上学”地“坐而论道”,不如去解决具体问题,甚至干脆去“刷题”。

  面对这一挑战,欧阳彬依然乐观而自信。他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伟大的思想,而人是不能只有知识技能,没有思想的。因此,以思想的力量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扩展学生的理论视野,成为欧阳彬教学的基本理念。

  在他的课堂上,无论是对唯物与唯心、可知与不可知、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哲学思辨,还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及其内在矛盾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抑或是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证,他都努力让所有学生深刻感受马克思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基本思想与精神。

  “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底色。”欧阳彬说,“若能通过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引导、激发同学们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思想观点,并以此作为自己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行动指南,这将是同学们的成长和收获,也是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与价值所在。”

  基于此,他认为,“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与看法,这是好事。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怕质疑、不怕批判,它本身就是与各种理论不断辩论的理论结晶,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诞生和发展的伟大真理。”

  当然,要讲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魅力,教师自身的理论功底必须扎实深厚。“想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欧阳彬在教学的同时,努力学习与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马克思货币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金融化研究”等项目,并在权威期刊《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经济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他相信,思政课教师如果能够以坚实的理论功底展现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和巨大的逻辑感,学生必定能享受到思想的快感,进而实现从“学马不信马”到“学马、懂马、爱马、信马”的转变。

创新方法: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关照现实

  那么,如何让学生“学马、懂马、爱马、信马”之后灵活“用马”呢?经过十年探索和总结,欧阳彬逐步探索出了“问题激发-理论解释-现实关照”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并形成了从理论到现实再到理论的闭环。

  马克思是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所谓思想,一定是对根本问题的追问和解答。所以,欧阳彬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提问,并带着问题去学习。“教材上面讲的都是知识性、结论性的东西,学生仅仅依靠教材去阅读,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接受起来也比较枯燥。”因此,他经常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反推:马克思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讲?他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

  这些问题是教材本身很难反映出来的,它需要老师首先具有这样的问题意识,然后启发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探索理论的逻辑。他曾对学生说:“马克思为了研究这些理论,毕生忘我工作,经常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这样做并不是专门来写这些书让大家去背诵的,这些付出的背后,是他对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终极问题的思考和关注。因为他毕生的志向就是为全人类而服务。”

  当然,在马克思之前以及同一个时代,关注相同问题的思想家并不是只有马克思一个人。因此,欧阳彬认为,每一个思想家对某个根本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路径、视角、立场、方法,如果要深刻理解马克思的独到之处,就需要和其他思想家对同一个问题研究的立场、观点、逻辑进行对比,从而彰显马克思致力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根本立场以及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

  “马克思的著作中有大量的论辩,其激烈和精彩的程度常令人拍案叫绝。”欧阳彬说,通过不同思想的对比,不仅能够拓展学术视野,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思想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的理论逻辑,更能通过马克思对其他思想家的批判,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与创新性。

  当然,从理论到理论还是存在不足,也无法回应学生对当今世界的关切。欧阳彬认为,“我从来不为了讲理论而讲理论,理论一定要和实践联系起来,用这些理论去关照、批判、超越现实。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但他的思想对当今的世界和中国来说,都是非常有效的理论武器。”

  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欧阳彬启发同学们用马克思主义的金融理论解释“资本主义金融化”以及“欧债危机”“金融海啸”“虚拟经济”“产业空心化”“汇率大战”等热点问题,并启发同学们认识我国的货币金融制度,思考我国的金融安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原来马克思主义这样有用!”

  他甚至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解析“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主观论,从马克思经济学对资本积累的论述去分析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在华投资,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廓清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误解与曲解,既能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材料与能源学院2015级陈佳音同学认为,“欧阳老师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逻辑性和趣味性都很强,他不拘泥于课本的形式和编排,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我们解释各种社会现象。而且,欧阳老师很尊重并且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经常主动了解我们的兴趣和困惑。”

阅读原著:“把马克思主义当做观察世界的思想方法”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欧阳彬还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材的理解,组织一些趣味活动,如编排话剧、朗诵诗歌等;甚至鼓励同学们到校园里随机采访其他同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或看法,然后把这些观点拿到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不仅如此,欧阳彬还鼓励同学们能够在上课期间认真地读一篇马克思的原著。他说,“说到底,同学们接触到的都是教材,或者是我讲的内容。但我觉得,要想知道马克思自己是怎么说的,就必须回到原著,读一读马克思自己写的东西,否则,我们就无法拉近和马克思的距离。”

  他相信,只要读一读原著,学生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虽然他明明知道“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大家都习惯于阅读一些短平快的报道或者文章,最喜欢一看就懂、一读就懂的内容,而对于那些思想性强或比较深刻的文章、著作束之高阁”,但他一直坚持引导学生读原著。

  “读书就像吃饭一样,有的味道很好,但没有多少营养。鸡汤文对我们提升思维能力起不到任何作用,相反,那些觉得读起来吃力的东西,或许才是能够提升我们思维水平的好东西。”他说,之所以感到吃力,是因为这些内容的高度和深度都超越了我们的认识水平,这实际上是我们对自己思维能力的挑战。针对有的同学“我读不懂”的情绪,他鼓励说:“你没有尝试,怎么知道读不懂呢?”

  他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方法来学习和应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只要掌握了方法,就可以触类旁通,无论以后从事哲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研究,都会从中受益;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关照现实,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认识社会。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地位自不必说,马克思主义在西方被反复重新发现,这又是为什么呢?”欧阳彬解释说,“本来人们以为‘历史终结’了,但西方公众在一而再、再而三爆发的经济危机面前发现,马克思在两百年前所揭示的社会运动规律,即便到了今天依然藏不住、忘不了、黑不掉。”

  未来的世界将会更加波澜壮阔,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欧阳彬说:“我的课只是一个引导,引导同学们从思想层面理解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关键还要靠同学们自己努力把这样一种伟大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现实生活与实践行动中真正体验到马克思与我们同行的时代价值,真正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思想魅力。”


编辑:罗莎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