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丽成电·师德之美】冯露副教授:让“枯燥”的法学课堂“活起来”
——专访2017-2018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公管学院冯露副教授
文:学生记者团 王宏伟 新闻中心 罗莎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7-04 7956

  【编前语】学校新闻中心推出“美丽成电”主题宣传报道,以全面展示成电及成电人的奋斗之美、创新之美、师德之美、奉献之美、和谐之美,进一步激发广大成电人热爱成电、建设成电、奉献成电的内生动力。

  在成电,有众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的优秀教师,他们常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与汗水。日前,学校2017-2018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落幕,经过现场讲课竞赛,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评出6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4个学院获评优秀组织奖。新闻中心将推出一等奖获奖老师系列专访,分享他们的教学体会和经验,展现他们在教书育人中闪亮的师德之美。本期,让我们走近公共管理学院冯露副教授。

冯露1.JPG

  三尺讲台上,温婉微笑着的冯露侃侃而谈,微卷的长发在脑后编成一个干练的发辫,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理性的光芒;课堂下,如何创新授课形式,让看似枯燥的法学课堂生动鲜活,达到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是冯露最爱琢磨的问题;生活中,开朗随和的她用细致入微的关怀,春风化雨,成为学生个人成长路上的知心姐姐。带着好奇,我们走近了2017-2018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公共管理学院冯露副教授,这位倾心教学事业,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热爱的青年教师,将她与教学的故事,娓娓道来。

传承师风:教书的初心是为学生开启智慧的法门

  成为一名教师是冯露在高中时立下的志向,最初是受高中历史老师的影响。在冯露眼中,她的高中历史老师是一位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的人,对还处在“蒙昧”状态的她来说起到了一种“启智”的作用。而“启智”也是冯露想做一名老师的初衷。

  博士毕业之后,冯露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如愿成为了一名老师。由于已经有了研究生期间为在职培训人员代课的经历,加之博士毕业的她对专业知识充满了自信,所以第一次登上讲台,冯露就已经信心满满。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站上讲台自信开讲容易,但要想做到“启智”并非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一方面,如今知识获取的渠道越来越便捷,以前老师可以在讲台上娓娓而谈,而现在“你刚讲了故事的开头,同学用手机一搜就已经知道结尾了,不想听你再讲那么多”。另一方面,冯露发现电子科大的本科同学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思想比较成熟,以前滔滔不绝讲一节课还能一直吸引大家的情形,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和思维更加活跃的新生代面前,已经很难重现。

  面对这种现状,冯露积极向一批资深的老教师讨教,尽量挤出时间去旁听他们的课程,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以《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学》为例,她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会以图片和纪录片的形式给同学们展示身边环境污染的严重现状,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忧思。在此基础上,冯露会引导学生从多学科的角度去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并最终落脚到法学的角度,从立法、司法和执法三个层面对环境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这样一来,整个课程的脉络、框架就清晰地建立起来,后续课程内容的引出也变得顺理成章。

  在冯露看来,作为一名老师要去引导学生培养多方面的素质。所谓“育人先育己”,对老师而言,教好学生的前提也对自身的师德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冯露感受到目的性很强、表现得很明显的引导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最重要的还是老师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展示出来的一言一语,以及对待科研和生活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她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希望能从自身做起,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被学生认可,进而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学习、科研领域和生活中不懈努力与奋斗。

理性思考:课堂上用多种方法给学生“提神”

  谈起课堂上难忘的经历,大三法学班的宋含笑说,“最难忘的就是冯露老师的茶了”。这学期的《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学》安排在下午一二节课,这个时间学生比较容易犯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冯露每节课都会为同学们准备不同种类的茶叶,提供纸杯,让他们喝茶提神。宋含笑说:“冯露老师特别细心,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从没有缺席的茶叶,让我们特别感动。”

  除了喝茶,冯露还有很多给学生“提神”的办法,辩论赛就是其中之一。在探究式的小班教学里,冯露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辩题就是课程中涉及到的各类问题,例如云南怒江水电站的建设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冯露让同学抽签决定正反方,课下进行一周时间的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运用环境法知识进行辩论,由同学担任评委,并对比赛进行点评,最后由老师总结。

  此外,冯露还会在课上组织同学们观看环境保护方面的纪录片片段,例如活熊取胆的纪录片。同学们在观看纪录片之后会形成基本判断。有了基本观点之后,冯露会让同学们收集资料,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法律依据,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冯露说,这些纪录片片段对同学们的触动很大,例如在讲解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时,同学们观看纪录片《塑料王国》之后感到触目惊心,在随后的分组讨论和汇报中体现出了他们对这个问题深刻的思考。

  《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学》中的一个内容是公众参与原则,对于这个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冯露通过一些案例进行讲解,但是大家还是更加关注这个原则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冯露便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普通民众、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三类主体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现状和问题。在问卷回收之后,冯露指导同学们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当前公众参与环境决策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形成研究报告,并且在这个基础上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撰写论文。

  目前,冯露还在申请一门核心通识课——《自然文学三部曲与环境伦理学》,其中设置的一个环节就是到新都黑熊救护中心实地参观,让同学们了解被取胆的黑熊的生存现状,从而提高同学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宋含笑说,这些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教会了我们在实践生活中如何去“运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发现问题、搜集资料、整合知识、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灵活应变:面对挑战总能“随遇而安”

冯露老师.jpg

  在教学过程中,冯露也曾遇到过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是她总是善于思考和学习,在“随遇而安”中,将问题巧妙化解。

  刚刚来到电子科技大学的时候,冯露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因此她积极地向学院有经验的教授学习。她完整地旁听了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祝小宁教授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学》等课程。祝小宁教授在课堂上把教材、课件、板书有机结合“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让冯露印象深刻、深受启发。后来,她在教学过程中也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借鉴,形成适用于法学课堂的一套讲授方法。

  在去年公共管理学院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院级选拔赛总结中,评委谢梅教授特别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交流,这让冯露意识到了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她坦言,在以前的教学中自己是以一种超然的、旁观者的姿态,理智、清醒地去分析问题。“虽然同学都说我讲课的逻辑性比较强,但是大家的投入度不够,可能就是因为缺乏情感的互动”,冯露说,“在谢老师提点之后,我在后面的课程中就有意识地加强与同学们的情感交流,同学们的投入和专注程度果然提高了,互动效果也更好”。

  在教学安排中,冯露承担了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她也有着自己适应不同课程的不同方法。在《法学专业导论》课中,除了提供普适性的阅读清单,还根据大家的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为每位大一同学推荐一本接下来要读的书;高年级的法学专业课程则会注重对知识架构的梳理和对问题的深入讨论;《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就会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进行讲授,在其中加入法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公共管理合法的边界在哪里;而在核心通识课——《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这门课中,冯露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不断更新案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帮助同学们提高在创新创业中应对各种法律风险的能力。

  去年,学校顺利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无疑对青年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与学校、学院的发展建设结合起来,冯露时刻在思考。公共管理学院在发展过程中聚焦公共管理学科,推动公共管理学科链的发展,如何向主流学科靠拢对于法学专业出身的她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科研和教学方面都面临着双重转型的压力。然而对冯露而言,压力催生动力,她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和长项,在变革中不断寻找着自己的发力点。在科研方面,她发现自己所研究的纠纷解决和应急管理有一定的联系,于是她将科研的重点转向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以及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研究民族地区矛盾和纠纷的解决。教学方面,由于此前没有讲授过公共管理学科的课程,准备起来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她将自己的专业与公共管理的学科特点相结合,在课程中注重法治化管理的讲授,让法学与管理学在她的课堂中碰撞出了火花。

春风化雨:培养兼具科研能力和道德观念的法律人才

  冯露说,现在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聪明,求知欲强,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他们对某些问题和某些知识的持续投入和关注度还有所欠缺;在彰显个性的时代,同学们往往自尊心很强,有时候会比较敏感。随着教龄的增长,接触的学生也越来越年轻,冯露清晰地感到,教学要符合现在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

  冯露认为,针对学生求知欲强、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老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现在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只有及时更新知识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对于学生持续的投入和关注度不够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督促。而对于学生自尊心很强,对老师的批评比较敏感的问题,她觉得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常怀谦卑之心,常记得教师职责不在于炫耀自我,而在于架起知识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冯露刚刚毕业来到电子科大任教的时候,担任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评委,当时的她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几个同学论文中的问题,提了很多修改意见。后来她无意间听到同学们议论说她这样直接而不留情面地指出问题,是因为博士刚毕业年轻气盛,颇有点“显摆”学术能力的意思。当时的她不以为意,但后来也进行了反思:如果能以更宽容的态度、更委婉的语言来提这些问题,学生或许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在后来的教学中,冯露更注重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一直与学生保持着平等交流的关系。

  学院实行本科导师制之后,冯露也作为一名专业导师,对本科生的学习、科研以及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导。课堂内外,冯露和学生都有很多交流,课堂上是老师,课堂外是知心姐姐。考研目标学校的确定,出国留学目标的选择,专业的就业去向,人际相处的问题甚至是恋爱中遇到的一些烦恼,他们都会和冯露讲,而她在倾听的同时也会针对不同的问题给出自己的建议。

  除了知识之外,冯露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在能力和情感两个方面有所提升。能力方面希望他们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在法学课堂上,她除了讲授专业知识之外,对于一些可以利用交叉学科知识进行研究的内容,她会鼓励学生运用社会学、管理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去进行研究。情感方面,她希望能培养起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态度,也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塑造自己的法律观、道德观,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保持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就是内心满怀着对教学的热爱,一直耕耘在育人田野上的冯露最真实的写照。



编辑:罗莎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