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长江学者单波教授讲述价值观的跨文化理解
文:赵春岚 图:郑磊 来源:公管学院 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 时间:2018-07-09 4630

  7月8日,受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和泛喜马拉雅地区传播研究中心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单波来到清水河校区,在图书馆二楼百学堂为师生们带来题为“价值观的跨文化理解:以谦虚为例”的精彩讲座。

33.jpg

  讲座中,单波教授围绕西方心理学界对谦虚心理的分析过程,揭示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的问题,涉及价值观念在文化比较角度上的分类、影响自我形成的文化因素、理解“自我贬低”背后的人际和谐价值、理解“自我批评”背后的修身价值、“谦卑调试”价值导向的提出及影响、价值观念跨文化理解的可能性等问题。

  单波教授认为,跨文化理解即不同文化间意义的相互认知与解释,并在对话之中产生意义分享,最深入的跨文化理解,则表现为价值观念的理解。他从文化比较角度将价值观念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处于同一价值观念的维度上,在不同文化中有不一样的偏向的价值观念,比如中国人更重视集体主义,西方人更重视个人主义;第二类是不同文化中都有的价值观念,但在不同文化中内涵有一些差异,如“谦虚”观念;第三类是某种特定文化中独有的价值观念,如中国的“孝”观念。

  在对西方诸多文化心理学家的观点进行介绍分析后,单波教授总结说,跨文化理解过程中应结合对象文化语境对一些核心概念进行重新界定;跨文化理解的主体应时时保持对自身文化偏向的反思性;跨文化理解应在合作与对话中控制文化距离。他表示,跨文化理解中最理想的状态,是两个主体的视界相互靠近,交织融合,彼此经由对方重新发现自身,西方心理学家们对“谦虚”观念的发现和理解,虽然还存在误解与隔膜,但仍然为我们昭示了跨文化理解的可能性,我们不仅仅停留在“远方的眺望”,而是在对话中达到“视界的融合”共同形成一个丰富多元的文化世界。

  讲座最后,同学们对讲座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了提问,与单波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