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时代@教育】三位院士荣获首届“成电立德树人成就奖”
文:李果 学生记者 王宏伟 图: 邝俊 来源:新闻中心 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8-09-10 7328

  9月7日下午,伴随着响彻成电会堂的热烈掌声,刘盛纲院士、李乐民院士、陈星弼院士缓步走上台,从校党委书记王亚非手中接过了“成电立德树人成就奖”的奖牌。在当天举行的学校2018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这既是最后颁发的奖项,也是属于我校教师的最高荣誉。

ab22300854122a8bc1e4b993ac542431.jpg

  作为学校首次设立的奖项,“成电立德树人奖”用于奖励在校工作超过三十年,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和重要成就的老师。三位院士自1956年成电建校起,就扎根于此从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今年已是第62个年头。

  接过奖牌的刘盛纲院士说,得到这个奖非常激动,又深感自己的工作做得还不够。“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华民族一向重视教师和教书育人,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把工作搞好,让‘双一流’A类的电子科大办得更好。”

  “领这个奖真是诚惶诚恐。我觉得自己并没有非常突出的贡献,只不过一直是在学校老老实实的做人和做事。”紧接着发言的陈星弼院士感谢全校师生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和肯定,讲述了自己与成电结缘的故事和后来投身半导体领域研究的经历,“我们为学校作出了贡献,但更是学校造就了我们。”

  说起1956年以来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李乐民院士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拿通信来说,1956年装个电话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如今几乎人人一个手机。1956年打个长途电话,又贵又不容易打通,如今利用互联网,相隔一万里也能通电话,还可以看到对方。”他认为,通信与信息产业走向智能化,更加离不开人才,“我们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现在又进入了‘双一流’建校高校的行列,祝愿我们学校取得更大的成绩。” 

刘盛纲院士:科学原属勤奋人,愿终生相托

4d5e5a6447826e78b3f560f0a1378a15.jpg

  年过八旬,刘盛纲院士仍然坚持工作在科学研究的一线。他把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孜孜不倦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6年,刘盛纲来到成电,一边担任苏联专家列别捷夫的翻译,一边攻读研究生,1958年获得副博士学位。苏联专家撤走后,刘盛纲便留在了成电,开始了他一生辉煌的奋斗历程。

  他是一名杰出物理电子学家,在微波电子学、相对论电子学、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等领域作出了一系列开拓性、奠基性、引领性的工作,是我国真空及微波电子学奠基人,被国际同行尊称为“太赫兹先驱,中国真空及微波电子学之父”。他还是一位战略科学家,对推动我国高功率微波领域、自由电子激光及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刘盛纲院士发表论文250余篇,国际会议邀请报告70余次,著书4部,著作和论文成为国内外本领域理论研究和器件设计的教科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中国科学院院士)。1989年当选为IEEE Fellow。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两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陈嘉庚信息科学奖。2003年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领域最高科学奖——K. J. Button奖的科学家。2016年,他又获得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领域杰出贡献奖,是迄今为止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一位中国科学家。

  作为一名超过60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刘盛纲院士60多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奋斗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一线,始终践行着对党忠诚、至诚报国的人生理想,已培养220多位研究生,包括多名长江、杰青等优秀人才。

  “科学原属勤奋人,愿终生相托。”在参加央视“传承的力量”节目录制时,刘盛纲院士被问及,为何八十多岁还要做科研?他说:我是为了尽我的责任。儿时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当一个民族受到另外一个民族欺侮的时候,那不是哪一个人也不是哪个家的灾难,而是整个民族的灾难。只有国家强大了,民族强大了,才有家庭的生活!有国才有家!

李乐民院士:在科技发展的洪流中创造人生价值

d2c74ba3d98073a31d6afe55726ea121.jpg

  1956年,李乐民响应党的号召,从上海交通大学来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并在成电工作至今,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载波话路用9600比特/秒高速数传机”,提出了抗窄带干扰新理论和技术,在光网络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多项工程研制了关键通信设备。

  李乐民院士发表论文200余篇,著书4部。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国家、省部科技奖20项。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担任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乐民院士曾任我校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牵头建成了电子科技大学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申请到“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点,为我校通信学科发展为全国一流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用谦虚、低调、踏实的优良品德感染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成电人,为新中国通信事业培育了大批精英人才,至今共培养研究生208名,其中博士88名,37人已成为正教授或研究员。

  他说,一个科技工作者能有创新、有所发现,在科技发展的洪流中有所贡献,特别有意义,也正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

陈星弼院士:“以科学服务人类,这就是我此生不倦的追求”

2bd31bc532de2ca67413e8fa9c2ad047.jpg

  陈星弼院士是我国功率器件领路人,国际半导体学术界屈指可数的学术巨匠之一。在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等相关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他从1981年起开始对功率半导体器件进行研究,第一个提出了各种终端技术的物理解释及解析理论。他提出了两类纵向导电的器件新耐压结构,并作了唯一的三维电场分析结果,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功率器件的新里程碑。他发表超过170篇论文和40项发明专利,其中著名的超结发明被国际专利他引超过550次。发表著作逾10部,主持完成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并屡次获得国家奖。1999年,陈星弼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陈星弼院士获得著名国际会议IEEE ISPSD颁发的先驱奖,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2018年入选ISPSD首届名人堂。 

  从1956年至今,陈星弼院士将六十余载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成电,曾担任我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近10年,1984年创建我校微电子研究所,1989年成功申报我校“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博士点,为我校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把学生当作“敌人”是陈星弼院士的育人理念。在他看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在。讲课的关键在“严”,把学生当作“敌人”,以难题驱动,进而提升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说,能够在短短的人生中,以科学服务人类,这就是我此生不倦的追求。希望有更多的青年献身科研,成为服务国家科研发展的脊梁。

  如今他以耄耋之龄仍奋斗在科研教育的第一线,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培养的优秀学生遍及世界各地。


编辑:李果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