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华西都市报:泛喜马拉雅地区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韩洪:喜马拉雅山脉两边的民心逐步靠近
文:华西都市报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18-09-09 2763

m_bf7a97f8b762360645703a2470df1020.jpg

泛喜马拉雅地区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韩洪。

m_9fc600986092e0a7c249129bdcf1b678.jpg

  在成都,国内唯一的“泛喜马拉雅地区传播研究中心”汇聚了来自中国、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研究人员,致力于促进该地区不同国家间的信息相通、文化相通和民心相通。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泛喜马拉雅地区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韩洪认为,中国与南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有两座大山需要跨越:一座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脉,另外一座是近60年来因为政治、经济、文化隔阂所形成的无形障碍,而跨越后者的难度要大得多。

观察
民间隔阂和误解有待消减

  “跨喜马拉雅地区的跨国传播历史悠久,官方交流、僧侣互访、文化交流与融合曾是这一地区历史上往来的主要内容。”韩洪认为,近百年来,该地区的地方性媒体如《喜马拉雅时报》《拉达克新闻》等也曾打造了一个跨文化、跨地区的文化交流平台。但上世纪60年代以来,种种因素导致泛喜马拉雅地区民间隔阂和误解逐渐加深。时至今日,民间的隔阂和误解仍有待进一步消减。
  “一带一路”倡议跨越了不同地区、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宗教信仰,这一伟大壮举成功的基础在于民心相通。今年4月18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尼泊尔外长贾瓦利共同会见记者时谈到,要打造一个跨喜马拉雅地区的立体互联互通的网络,这为泛喜马拉雅地区的合作共赢确定了明确方向。

沟通
大山两边的民心在逐步靠近

  “在新媒体背景下,喜马拉雅山脉两边的民心在逐步靠近。比如尼泊尔的民众已习惯用微信与中国朋友交流。在此基础上,丰富双边文化交流的内涵,回应相关人群的核心关切,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实现民心相通,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韩洪解读,实际上,为促进中尼交流互通,中国已采取多种方式“请进来”。尼泊尔记者联合会会长Govinda Acharya已8次来到中国,尼泊尔阿尼哥尼中友好协会主席Sarbottam8次到访四川,尼泊尔巴克提达山电视台负责人Dambar Shahu也在一年内两到成都。今年7月,首届尼泊尔媒体涉藏培训班的记者们也来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报道藏区发展的日新月异,为在尼藏胞讲述他们眼中真实的藏区故事。

建议
用易懂的话讲述“一带一路”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四川出发,一路向南:重走丝路》大型系列报道,全方位报道丝路南线的发展状况,对我们‘走出去’在更高层面上、更大范围内加强对南亚地区的了解,无疑是一大创举。”韩洪认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的基础。心能连在一起,才能够真正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实质性推动。
  他建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只有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通过文化交流、媒体互访传播中国声音,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述“一带一路”倡议,让不同层面的人都能感受到机会和利益所在,“一带一路”建设才有坚实的社会根基和民意保障,最终才能行稳致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刘秋凤

报道链接:https://e.thecover.cn/shtml/hxdsb/20180909/87901.shtml



编辑:陈伟  / 审核:陈伟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