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亚洲艺术史专家常青做客成电讲坛讲述“远游美国文物的前世今生”
文:谢欣桐 图:2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8-09-20 4292

  美国的许多博物馆里,或多或少地陈列着一些来自中国的文物,中国游客每每见到这些文物,内心不禁又叹又恨。这些文物究竟是如何“远走他乡”流落美国的呢?9月17日下午,亚洲艺术史研究专家、曾任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职业策展人的常青做客“成电讲坛”,向成电学子讲述“远游海外文物的前世今生”。

DSC02592.JPG

辩证看待:文物远游是“不幸中的万幸”

  中国“国宝”远走异国,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抢劫”或“外国探险家非法收购”吗?对此,常青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研究发现,收藏在美国博物馆的中国“国宝”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学者或者策展人,二是古董商,三是收藏家。

  以他自己主要研究的佛教文物为例,常青指出,西方人来中国探险,源于清朝末年西方国家掀起的“东方文化热”。当时,西方对来自中国和日本的东西感到十分稀罕。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使更多西方人接触到了东方文化,西方市场上的家具设计、花纹等都纷纷仿照中国式样。

  英国人斯坦因就是来中国探险的代表之一。当时的中国没有文物保护法,斯坦因又是合法入境,因此,他挖掘文物只要征求敦煌当地官员的同意,就不会再有任何阻碍。甚至当“生意”谈妥后,官员还会雇佣民工助其发掘。

  “中国当时既没有文物保护法,也没有觉得这些东西算是‘国宝’。”于是,在官方的许可下,在当时管理敦煌石窟的王道士——王元禄的帮助下,斯坦因尽他所能,把能带走的敦煌文物打包装箱带走了。有些佛像和建筑遗址实在带不走,也只能无奈地用沙土回填。

  当地人看到斯坦因在敦煌发掘,以为里面一定有宝贝。斯坦因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就将佛像掘开,“开膛破肚”,可里面什么都没有。当斯坦因第二次来中国时,他发现剩下的佛像遭到严重毁坏,万分后悔自己当时没有想办法把它们带走。常青说:“我们应当辨证地来看斯坦因的行为,虽然他的这种行为不对,但被他带走的那些艺术品完好地保留在博物馆,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策展人:帮助博物馆扩大馆藏

  斯坦因最大的“发现”就是敦煌的藏经洞,一时在西方激起了到东方的“探险热”,四面八方的探险家蜂拥而至,可就是没有美国探险者。直到1923年,当敦煌的大多数壁画、雕塑已被拿走时,听闻斯坦因探险“成果”的美国福格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华尔纳才动身前往中国。

  可惜,藏经洞已经空空如也。通过实地观察,他看准了一个敦煌石窟里的雕塑和壁画,华尔纳对王道士提出想买一尊旧佛像,王道士欣然同意。如今,这尊佛像被安放在福格艺术馆。当然,华尔纳还从石窟的墙壁上粘走了一大批壁画。

  虽然在中国人眼中华尔纳是臭名昭著的盗窃者,但他却在二战时期对东方文物做了些许好事。二战时期,“保护亚洲文化艺术委员会”在“盟军”的同意下成立,敦促盟军轰炸时必须避开这些保存了文物的城市,这其中就有他的贡献。

  策展人除了直接来到中国掘走文物,还有另一种比较间接的手段。他们和中国的部分古董商人合作,把文物卖向了西方。华尔纳的学生劳伦斯·西克曼时任纳尔逊博物馆馆长并且研究中国文物。他上任后,向董事会提出大量购买中国文物的提案。最终,这项提案被通过。

  后来,他在市场看到了来自龙门石窟的“皇后礼佛图”的雕塑碎片,自此开始了漫长的搜集工程,见一块碎片就买一块碎片。可以说,恢复“皇后礼佛图”,劳伦斯·西克曼功不可没,而且,他并未直接参与文物买卖,因此,中国人至今对他有好评。

  策展人扮演的角色,就是帮助博物馆扩大收藏量。常青说:“通俗地讲,博物馆给策展人钱,然后策展人去找收藏家,说服收藏家把东西捐给博物馆;或者找古董商,花钱买下文物。”

古董商:用买卖架起沟通的桥梁

  中国的众多古董商中,最出名的当属浙江人卢芹斋。他出生于富商家庭,长大后,家中给他提供了一笔资金让他到法国经商。他成立的公司主要是在中国买古董,再从法国卖到世界各地。据统计,1950年以前,流出中国的古董有一大半经过卢芹斋之手。不过,有买就有卖,卢芹斋的大量收购,刺激出了许多不法商人甚至以偷盗文物为生的亡命之徒。

  卢芹斋建立了展览自己收藏文物的中心——红楼,也是他的办公地点。古董商办展览通常将自己的收藏集中起来,分门别类。展览期间,所有文物边展边卖。因此,欧洲和美国对他的评价甚高,认为“他让欧美收藏者学会欣赏中国墓葬文物”,“他以精湛的文物专业知识和天才的商业眼光逐渐征服了欧美收藏者。”

  但在中国人眼中,卢芹斋却是“帝国主义的走狗”、“中国文物的盗窃分子”——毕竟,中国文物的大量流失和他脱不了干系。那么,如何公允地评价卢芹斋呢?在比较了中西文化和制度的差异后,常青认为,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作为一个古董商,他把中国文物远销海外,让更多的西方人认识了中国文化,客观上也是传播了中国文化。

收藏家:捐赠使文物成为公共财富

  美国的博物馆里,有部分文物是由收藏家捐赠的。美国著名收藏家布伦达治(Avery Brundage)的藏品多达7500件。他住在芝加哥,却决定把古董捐到旧金山。然而,当时的旧金山没有博物馆供他展出古董,于是,旧金山市举行全民公决。最终,大家同意建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商周的青铜器,佛教的雕像等文物,最终从他家搬到了博物馆展出。

  另一个收藏家佛立尔本来从事火车制造行业,在美国赚到了一大笔钱。拿着这笔钱,他开始了艺术品购买和收藏。他的艺术品主要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与华尔纳不同的是,佛立尔在购买中国艺术品的途中向中国人民传达西方文化。在他的游记里,他对中国人的评价相当高。他喜欢和当地老百姓聊天、教小孩子说英文,他也认真地学习中国文化,认为“中国真是个文化的宝库。”

  他购买了将近一万两千多件中国文物,甚至立下遗嘱:“我的收藏品要展出在博物馆里,我的博物馆要为全世界发展人类文化艺术的人服务。”由于佛立尔的博物馆面积有限,无法展出所有文物,因此,想去参观的人都可以和博物馆联系后进入库房。

DSC02701.JPG

  常青在本次讲座的最后总结说,“中国文物远游美国,主要是通过学者、策展人,还有做‘不光彩’买卖的人。有买就有卖,古董商扮演了沟通买家和卖家的角色。至于收藏家买下来收藏或鉴赏的那些文物,最后大多流向了博物馆。”

  常青表示,大多数文物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这对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对于它们的离开,国人们内心多少是有些无奈和惋惜的。

  本次讲座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办。


  相关连接:

  常青,美籍华人,北京大学考古系硕士,堪萨斯大学中国艺术史博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博士后。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国家美术馆高级访问学者,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亚洲艺术博物馆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40余篇。


编辑:罗莎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