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0月8日下午,材料与能源学院邀请中国工程院陈立泉院士做客“成电讲坛”,作题为“能源安全与电动中国”的讲座。
陈立泉院士对高温超导材料研究、锂离子电池研究和产业化以及对液氮温区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率先开展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近年来,开展了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室温钠离子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及相关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物理和电化学性能及其应用研究,为开发下一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奠定了基础。
讲座中,陈立泉院士首先介绍了目前石油危机、空气污染的现状,提出发展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的必要性,其中,研发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能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的重要方向。发展固态电解质技术是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的重要途径,他介绍了国际上最常见的固态电解质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固态电解质技术上的贡献,提出提高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与正负极界面兼容性、克服电池体积膨胀的策略。
他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题,认为电动锂离子电池发展的艰巨和任重道远,但充满期待。他表示,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有鲜明特色和深厚积累,学校应抓住机遇,为推动我国电池技术发展做贡献。
最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彭章泉作了“锂—空气电池”的报告,介绍了“锂-空气电池”的研究背景和他的代表性成果“微分电化学质谱研究方法、锂-氧气电池反应原理”等学术成果;彭章泉欢迎材料学院学生加入其团队在电池研究领域共同奋斗。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