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诺奖得主大卫·维因兰德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
文:学生记者 姚卓琛 素质中心 王力哲 图: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8-10-15 9415

10月13日,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副校长胡俊在沙河校区为其颁发聘书并佩戴校徽。

47013d07ed1561f838d8d2801c556365.jpg

胡俊代表学校欢迎大卫·维因兰德教授来校交流,并介绍了学校历史、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情况。他说,近年来,学校不断巩固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等核心学科特色和优势,大力开展基础与前沿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学校加快推进理科建设与学术水平提升行动计划,高度重视基础学科建设,努力建成与学校一流工科相匹配的强大理科。希望维因兰德教授在人才培养、青年教师成长、学科规划、人才引进等方面为学校未来发展和建设出谋划策。

大卫·维因兰德教授感谢学校的热情邀请和接待,表示非常荣幸成为电子科大名誉教授。他赞赏电子科大建校62年来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对我校近年来大力开展基础与前沿研究的各项探索表示充分肯定,希望今后进一步密切与学校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为人才培养和青年教师成长等提供指导和帮助。

92409ab698121ca34c0fbad3ce8c6778.jpg

仪式上,维因兰德教授还与参会学者围绕如何更好开展科研、教学等工作进行了探讨交流。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代表,人力资源部人才办公室负责人参加聘任仪式。

  当天下午,维因兰德教授应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邀请做客基础论坛,以“量子计算机与薛定谔的猫”为题,与我校师生进行了交流分享。他围绕量子计算机的起源、著名量子理论“薛定谔的猫”和自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研究成果等三个方面,介绍了量子物理学的历史以及一直以来的科研经历。他指出,今天的高科技没有一样离得开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动摇了物理学世界严格的“因果律”,使“随机性”成为基石,这种“随机性”即是量子的“叠加”和“量子纠缠效应”。随后,他介绍了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和提出过程,并表示“量子计算机将以根本性的方式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将在数据保密通信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他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展示了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盛大场面,并鼓励大家对量子领域充满研究热情,进一步拓展量子技术的生活应用。

  在此前的10月8日至13日,维因兰德教授来到清水河畔,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量子物理的奥秘”。这是继今年4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ichard R. Schrock教授后,又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为我校学子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大师通识课。

image.png

  维因兰德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父母经历了美国“大萧条”时代,所以尤其重视他的教育问题,但父母也会充分发挥他自由、无拘无束的天性。他从小就喜欢与机械制造有关的小玩意,12岁时就自制了一个飞机模型,16岁时和高中同学一起改装了福特汽车,后来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从博士阶段的原子氘脉泽氘“超精细”频率,到博士后阶段在老师Hans Dehmelt教授实验室中所做的关于束缚电子的研究,再到后来在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中从事激光冷却离子相关研究技术,维因兰德教授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激光冷却离子技术领域的研究最终让他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外,他还向同学们简单讲解了量子计算机相关的知识,用量子计算机制作的特殊叠加态解释了“薛定谔的猫”的问题。

  课程现场反应热烈、气氛融洽,同学们和维因兰德教授教授进行了思想交流和碰撞。在认真聆听中,同学们都获益匪浅。据悉,诺奖大师课由我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负责邀请和组织。

  大卫·维因兰德(David J. Wineland),量子物理学家,世界量子领域研究的集大成者,美国俄勒冈大学首席教授,曾任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NIST)首席科学家和团队领导人。2012 年因为研究能够量度和操控个体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与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维因兰德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导师是198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Norman F.Ramsey 教授。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