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0月11日下午,我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与推进会暨2018年秋季学期第二次本科教学工作会在清水河校区召开。与会人员围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课程建设中融入思政内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作深入研讨。曾勇校长出席会议,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负责人,各学院(部)分管教学工作负责人、有关课程教师代表等参加会议。
会上,八个学院代表结合各自学院教学实际,分别汇报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和下一步计划。自动化工程学院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法,使课程与“中国梦”“责任与担当”“榜样力量”等主题紧密结合,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目标,在科学的道路上永攀高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资源与环境学院通过核心通识课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使学生树立对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理念,提升学生的全球化视野、综合分析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在专业知识传播中加强理想、道德、责任、历史担当的内容,将专业选修课作为思政工作阵地,通过课程内容创新和教学模式创新,深化学生爱国精神,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物理学院以物理学史、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为核心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统一;马克思主义学院介绍了以中国精神打造精彩的课程思政,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精神的涵义,解读中国道路和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增强青年学生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采用教师主讲、课外作业、学生演讲等不同形式,使学生树立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精神和忧患意识,了解大学、学院、科学精神、使命责任的内涵;外国语学院介绍了深度挖掘外语课程的人文内涵,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打破西方中心主义,通过经典阅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将思政教育落实到专业课程,让学生认识到脑科学、基因科学研究的紧迫性,树立时代责任感。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言献策。教务处处长黄廷祝认为,不同类型的课程对“课程思政”挖掘拓展的重点应有所侧重,“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增设一项活动,最终是要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党委学工部部长钱云光介绍了近期学工系统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探索与计划,希望老师们在各专业课程中巧妙融入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在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实现教学口与学生口的良性互动;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敏表示,课程思政、网络思政和组织党建是全面提高学校思政建设质量的主要方面,宣传部将加大力度报道各单位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好的经验和做法,争取多出亮点成绩。
与会人员还围绕如何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如何在公共课及专业课上巧妙融入思政内容,建设中的具体举措、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曾勇在总结中对各学院在“课程思政”上的规划、探索和实践表示肯定。他说,“课程思政”没有统一的模板,“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努力做到自然、有真情、有故事。他希望各学院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使各类课程、资源、力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希望老师们从更高的站位看待教学工作,用人格魅力真正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课堂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课程内外都受到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他还强调了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加强教材建设对学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按照学校党委《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任务清单》要求,学校相关部门已对《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规范》《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管理办法》等系列相关文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努力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形成“三全育人”格局打下良好基础。“课程思政”是学校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与思政课程不同,“课程思政”建设主要是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和感受。
编辑:罗莎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