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将来有一天,机器会不会取代人类?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担忧这个问题。当然,当人工智能在改变人类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模糊着物理世界和个人的界限,延伸出复杂的道德伦理问题。
19日,第五届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大会上,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教授,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伦理挑战》为题,谈了大数据时代的伦理困境,以及可能带来三个方面的伦理挑战。其中包括:数据中立问题、数据的时效性问题以及谁来制定道德和伦理准则的问题。
在谈到人工智能改变人类生活时,周涛表示,我们现在处在数据爆炸性增长的时代,但拥有这么多数据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够驾驭这些数据,从很大程度上,人类就像“巨婴”,我们所获得的绝大部分信息都是来自于信息中介,我们不知道这些信息里面有多少是营养成份,有多少可能有害。这意味着,普通人获取数据的甄别能力已经不能匹敌数据增长的速度。
周涛认为,人类从一个信息高度匮乏的时代,到所谓的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仅短短几十年时间,但人类可能都没有真正为这样一个巨大的快速的时代变化做好准备。因此,将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以大数据可能带来三个方面的伦理挑战为例:
其一,是数据中立性问题。他认为表面上客观的数据和理性的算法,也可以产生非中立性的结果。事实上,数据和算法导致的歧视往往更难发现也更难消除。
比如,数据中显示每十个前1%高年薪的高端职位只有一位女性,于是“性别为女性”这个特征值在获得高端职位推荐中将是一个负面的因素,算法也将避免给女性推高端职位信息。在没有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招聘信息服务的情况下,男性和女性获取高端职位信息的数量可能相差不大,这种情况下女性真正获聘高端职位的可能性也远低于男性。如今,计算机的自动服务在源头上就让女性更少知道信息,所以可以预期女性获得高端职位的比例将进一步降低,而这又再次加强了数据的偏差,从而让算法更少向女性推荐高端职位。
其二,是数据的时效性问题。他表示,计算机有几乎无穷的记忆,只要有足够的内存。“也许时间可以冲淡人对人的看法,但是时间无法冲淡计算机的记忆。”
其三,是谁将来制定道德和伦理准则?他以驾驶为例做了一个假设,人类开车,突然5、6个人横穿马路,不管做什么选择,都是对自身伦理道德的拷问。但在无人驾驶时代,必须把这些写成一行行冷冰冰的代码,让汽车自己做选择。所以,当更多的无人驾驶进入到人类社会中的时候,或许它影响的不仅是道德和伦理的规则本身,而是必须要由它或者由某个委员会,来制定这样的道德伦理标准,而不是由我们自己。“那这个时候,我们道德人格的修养还有什么意义?”
周涛表示,在大数据的时代,不管未来会有哪些让我们更幸福快乐的东西,又或者有挑战人类底线的东西,以人工智能为牵引的新科技时代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希望大家保持一种冷静的兴奋,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去拥抱一个新时代。”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陈伟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