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何调节心态,缓解心理压力?10月24日,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非诚勿扰》节目嘉宾黄菡博士做客成电讲坛,与同学们分享了人际协调中的心态与技巧。
把握基本态度:“想事儿别走极端”
在管理情绪之前需要先理清自己情绪的发生机制。黄菡认为,每个人遭遇的事情都会通过自己特定的生活信念和具体的生活态度产生相应的情绪。情绪并不是不来自于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于潜藏在每个人心里的关于人际关系的基本信念。
以失恋为例,人们对失恋的态度可以截然不同:有的人认为失恋意味着失败,失恋了就说明自己在婚恋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有的人认为,真正的爱情只有一次,失去了永不再来,所以觉得自己陷入了无边的痛苦。
因此,如何端正基本态度,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变得十分重要。而要把握人际关系的正确态度,就应该剔除不合理的生活信念。那么,哪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呢?
黄菡提到,很多人在学生时期都听到过这样的话——“现在这个年代,你考不上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同样的环境里,你没别人成绩好,就是因为你不努力。”但她认为,冷静思考一下,这些言论或许过为绝对化,把“应该”当作“必须”来要求自己,觉得努力了就必须有成就,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
她以学生时代的孟非为例反驳了这种绝对化的观念。孟非参加高考取得了语文成绩南京市第一的成绩,历史成绩也名列前茅,但英语和数学不太理想,这导致他并没有考入大学。但是孟非的人生并没有像许多简单的“二元信念”所认为的那样“完了”,他的人生有不一样的风采。
这种简单的“二元信念”也经常出现在感情问题上。“我对你很好,你也必须对我一样好。”“我那么喜欢你,你怎么可以不喜欢我。”她认为,类似这样的想法都过分固执偏执,陷入了极端。
黄菡在做《非诚勿扰》节目嘉宾时,就遇到过这样的例子:一位高学历、高薪资的博士,认为自己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各方面都很优秀,自己不存在任何问题,所以在“我喜欢的女孩都不喜欢我”这个问题上觉得一定是对方出了问题。一旦有了这样的生活信念,一旦事情的发展不像自己期望的那样,他就很难与现实达成和解。所以,黄菡建议,我们应该时常反省自己,产生极端化的负面情绪之后能够扪心自问“是不是我的某个信念出了问题?”
克服认知偏差:审慎做出选择
人们常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时的美好,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事实上,进一步理解这句话,就是说你怎么认识一个人,就决定了你渴望跟他有什么样的关系,其实也就决定了两人之间后来关系的状态。所以,黄菡强调如何“认识人”很重要。
当我们认识到一个人的是非对错、善恶好坏时,即便这种认识是有局限性、有偏差的,但在我们相信这个“认识”的时候,总会产生情感上的好恶喜厌,从而有了行动上的亲疏远近,产生认识、情感和行动上的相对统一。
然而,在“认识人”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其实我们很容易产生很多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认知偏差,这种认知偏差很难被意识到,即便意识到之后,也很难很有效地克服它。
为了让大家意识到并体会到这种社会认识偏差,黄菡现场带领大家看了一组图片:当两个长度一样的线段垂直放置,我们主观上就会觉得竖直放置的线段要更长一些,这就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因为人的眼球在做垂直运动时比做水平运动时强度更大,眼球相对更累,主观上就觉得长度更长。对此,黄菡指出,“我们最后看到的,往往是我们能看到的、想看到的,甚至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东西。”
当认知有主观局限性时,如何才能让认知尽量地全面公正一些?黄菡给出了一些方法。她说,很多的时候,我们是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所以如果能兼听别人的意见,可能就会更好一些。
然而,有些时候我们没有办法从各个认知主体那里获得多样化的信息来相互补足,这时,我们可能会被迫在两种不完美中选择一个。对此,黄菡建议“在相识初期最好还是审慎一点,因为当你对别人产生一个明确的否定印象时,你跟他的关系期望就会受到影响,也可能就会错失一段原本美好的缘分。”
掌握沟通技巧:学会真诚和认同
当个体面对面进行沟通的时候,如果能把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就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协调。黄菡从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出发,给大家分享了几个实用的沟通技巧。
黄菡认为,大家首先要学会真诚。生活中,有些话对对方来说意味着批评性、否定性、反驳性但却是真话,这种“真话”如果不说就是对事对人的不负责任,可是沟通起来又容易引起误解和冲突。那应该如何学会真诚呢?
她从两个方面做了深入解读。一方面,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关注在场人员的情感关系和利益关系,不能在无法保证正确性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表达自身的感觉。另一方面,要关注真话本身应该如何表达,有了内心的感觉,要先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尽量站在更积极、更有建设性的立场上去谏言。
她以生活中的故事为例指出,医生在宣告病情时,与其直截了当地宣告病情无可医治,不如告诉病人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病情的好转。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却不是说一定“苦口”才是“良药”,一定“逆耳”才是忠言。当语言本身表达得更积极,听者也自然会从善如流。
黄菡表示,真诚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美德,最重要的成分就是善,是对对方的真正合理利益的一种维护。所以说,真诚的任务目标就是不仅要追求真,而且要体现善。
除了真诚,认同也是沟通技巧之一。黄菡把认同分为两种信息涵义。一种是要善于在沟通的内容观点上与对方取得认同,这需要我们带着倾听去跨越立场和利益上的鸿沟,尽量取得最大程度的共识。这并不是简单的恭维对方,而是要在尊重的基础上达到沟通的有效性。
另一种是符号仪式的认同。由于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差异,在不同的情况或者角度下理解一个词语,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黄菡举例说,在上级领导要结账时,下级说“算了”,那这个“算了”可以理解为不用给钱了,也可以理解为已经把钱算出来了。因此,掌握沟通的技巧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重视人际交往:提高交往频率
“老师,像我这样的男生,什么样的女生会喜欢我啊?”“老师,像我这样的女生,找个什么样男朋友合适啊?”这两个问题是黄菡老师在节目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涉及到沟通人际交往中的“邻近律”。
黄菡指出,“邻近律”告诉大家,交往对于维系关系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交往很重要。要想关系好,只有多交往。这更多地体现在工作时与上级领导的相处,因为现在大部分人存在与上级领导交往的心理障碍,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障碍以及如何去破除这种障碍,这值得每一个人去思考。
第二,交往很重要,人虽走,情仍在。若不想与一个人的情分变淡,那就不能疏离对方。因为交往的减少甚至断绝一定会影响到感情发展。所以,黄菡相信,“两情若是久长时,最好还是朝朝暮暮”。
第三,交往很重要,但也要防患于未然。交往也是需要把握分寸的,过分的亲密对自己甚至双方也是造成伤害。
对于同学们关心的感情问题,黄菡鼓励大家,要遵从内心的呼唤,静待时机,属于自己的美好终将到来。
相关链接:
黄菡,1988年获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学士学位,1991年获硕士学位,2002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心理学博士,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教授、主任,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领导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妇联常委,江苏省青联常委。2010年6月至2016年2月,担任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嘉宾。
编辑:王晓刚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