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央视专题报道成电“黑科技”智能警车
——仅需0.3秒,从万千人中锁定你
文:学生记者团 庄志东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8-10-31 4923

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一辆警车在寂静的校园里行驶关闭了所有的照明驾驶员如何才能找到藏在黑暗中的“罪犯”呢?这时,车内的热成像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白点”,驾驶员“白点”喊了一声出来吧,找到你啦!话音刚落,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人影

111.png

 (点击图片 观看视频)

  这是电子科大公共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测试“智能警车”的一个场景。在黑夜中辅助驾驶,并快速发现搜索目标躲藏的位置只是智能警车强大功能之一。有了它,智能警车就可以做到24小时全天候搜索目标。

QQ截图20181031160525.jpg

10月29日晚,央视《走近科学》栏目在近25分钟的节目中,详细介绍了我校研发的这款“智能警车”。这是继外骨骼机器人和羽毛球机器人之后,短短2个多月时间里,来自成电的又一款黑科技再度登上央视舞台。

QQ截图20181031160656.jpg

“智能警车”的主要研究成员是电子科大公共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殷光强教授带领的团队。该团队已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除了给警车装上“夜视眼睛”,他们还设计了车载装备箱,收纳了民警在处警任务当中所需的全部39种装备。

通过独特的设计,民警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一个装备是否在位,并在30秒之内拿到想要的警用装备。这39种警用装备,既可用于交通指挥、紧急救援,还能满足防爆治安的需求,用途广泛。

和普通家用汽车相比,这款将要承担更多警务的“智能警车”,其实还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它可以即走即停,仅用7.9秒就可以加速到100公里时速;它的混合动力系统工作1小时,可以支撑智能警用系统工作长达8小时以上。它还可以经受住猛烈的颠簸考验,并能在60千米时速的正面碰撞下保持发动机的良好性能。

QQ截图20181031161221.jpg

这种“金刚护体”的特殊功能,为警车的智能化提供了基础的硬件条件。下一步的关键,就是如何让警车拥有智慧的“大脑”。“智能警车”的另一位重要缔造者、电子科大可信云计算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的罗光春教授表示,智能警车的“大脑”,其实是一个集成了很多智能系统的移动情报获取和作战平台。

罗光春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新一代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大的研究与开发,在多项核心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2017年他们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殷光强团队和罗光春团队的联合打造下,“智能警车”具备了最核心的智能,即自主发现识别能力。通过车载摄像头,它可以捕捉、识别很多人脸图像,并与周围的警车形成联动关系;也可以迅速识别往来车辆的号牌,并对周围的电子化信息进行扫描。

经过试验,“智能警车”不但能清晰捕获人脸特征,还可以和公安内网布控信息进行实时对比、实时报警。傍晚,殷光强将智能警车开到学校食堂附近,考验在弱光情况下智能系统捕获人脸的能力。结果,当三名参与测试的同学从对面食堂门口迎面走来,系统立即发出清脆的报警声。

殷光强说,在光照条件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人脸的捕捉识别难度更大。而且,车载摄像头还要解决捕捉运动目标图像和摄像机本身抖动的核心技术难题。即便如此,只要你在画面当中一闪而过,我们都能够识别出来。

QQ截图20181031160942.jpg

让人像识别系统在运动状态下具备精准识别的特异功能,关键在于训练智能系统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罗光春指出,有了机器学习的帮助,智能警车可以极大地提升识别目标的准确度,既可防止误报,也可避免漏报。即使目标采用伪装,智能系统也能通过其面部细微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

目前,电子科大对智能警车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在国际上领先的超大规模警务数据处理技术体系。智能警车的“大脑”连接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实现一体化、可视化管控,并且还能实现室内精准定位。在不断学习中逐渐完善的人像识别系统,可以在0.3秒之内对目标完成比中报警,使办案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殷光强表示,智能警车通过不断学习,识别的准确率可以从99.7%提升到99.8%。在识别准确度已经极高的情况下,要再提高1‰,就相当于要迈上一个大台阶。但99.8%还不是智能警车识别准确率的极限。

QQ截图20181031161311.jpg

QQ截图20181031161331.jpg

  2018年,第一批集电气控制、无线通信、智能分析、信息采集于一体的制式警车,已经在江西上饶正式下线,投入维护社会安定的新战线。“成电智造”不仅越来越多地亮相央视,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在国家和社会安全一线做着应有的贡献。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Yq99397wT4jDUpCpcSegw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陈伟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