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为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学校于近期举办了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培训班上,部分单位围绕学习体会,重点就如何以大会精神为指引推进各项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本文根据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张妍宁的交流发言整理而成。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张妍宁,很荣幸在这里汇报我们支部的工作。今天上午,我们支部成员一起充分学习讨论了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做“四有”好老师,围绕“六个下功夫”发力,“十足”提升基础科研能力。
分以下几点来谈,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特色用,这也是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思考和回答问题时的惯用路径。
昨天中国人民大学周老师的报告更为清晰地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个讲话:会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对于做好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正确政治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是原则,是方向,是方法,也是目标。
大会深刻阐述了一个基本战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优先发展;
凝练了习总书记关于教育论述的重要成果,即“九个坚持”;
重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了一个重要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部署了一项重点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结合”到“三个传播”“三个塑造”,一脉相承,要求上一以贯之。
总体要求: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
在如何学的问题上,我们要把握好“新、高、实、深”的工作原则,“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的四态方法,“传达、宣讲、培训、研讨、调研”的五个行动,以及要落实“问题、课题、政策、任务、责任”五个清单。落实到我们支部,则是今天上午由支部书记进行了会议精神的传达宣讲,我们在上午讨论过后,也布置了党小组进行学习讨论,党员对标争先找不足,支委落实责任清单,在整个过程中宣传贯彻始终。
基础院是电子科技大学为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整体基础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而特别筹建的“学术特区”。教师群体中,高层次杰出人才比例高、党外人士多、发展潜力大,但目前党员比例偏低。基础院教工党支部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党支部,成立时间短,支部委员全部由一线高层次科研人员担任。支部党员中35岁以下党员占比高,人员层次多样,组成结构合理。
依据这些特色,通过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最近学校开展的对标争先工作,我们首先做好:
抓好党建工作基本功:院党总支-教工/研究生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层层学习,逐步落实,加强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
明确职责使命:对照四年目标任务书,把学院发展同学校发展和长远战略紧密联系,希望通过我们在基础科研上的不懈努力和众多原创性成果,为学校理科(数学、物理、化学、量子)的发展贡献力量;
改善科研教育评价导向:教育部等多部委近日提出清理“五唯”,在这次讲话中习总书记也提出了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升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现实是基础院的论文和帽子都挺多,如何评价基础院的工作质量,如何评价院里的科研工作者及其工作,我想基础院可以作为一个试点,从政策上和评价机制上进行讨论。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
以党支部特色活动凝聚全院教工,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支部确定每个月最后一个周三中午为我们的教授午餐会,邀请全体教师参加,每次一个主题,可以是科研热点,可以是学校新政策解读。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教授们更加了解我们的思政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凝聚大家,借此,更好地引领教工为社会、校、院建设发展服务;
实施“党建+学科”双带头人工程。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工作原则,在教师党员中树立、表彰优秀典型;
引进海内外名师,大力提升教工科研能力。基础院的教授们大多具有海外背景,因而也有不少的海外资源,我们持续邀请海外名师,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外国院士、领域内的学术名家等,通过学术报告、讲座、课题组组会等形式对现有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提升教工和学生的科研能力;
凝练研究方向,成就交叉互补的高质量科研。基础院的研究方向包含数理化+材料、计算机等,每位教师也在各自的领域具有“绝活儿”,通过讨论可以碰撞出思想火花,在交叉学科产生一些新颖、前沿的想法。
围绕“六个下功夫”出力,培养优秀学生:
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党建联合,坚定理想信念;
教工与不同课题组的学生进行科研互动,碰撞思想火花;
刚刚说过基础院有很多海内外名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方向追随名师走出去,开阔科研视野;
注重个人兴趣培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我们相信学生如果有一个兴趣,可以帮助大家减压,促进心理健康,从而更好地工作;
加强“劳育”建设,培养科研刻苦精神。在上午的讨论中我们重点讨论了“劳”,新时代的劳动吃苦精神,不单单是身体上的劳动,更是精神上的,特别是面对科研硬骨头时候的一种刻苦精神。后续我们师生一起会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专题讨论。
基础院已产生了两位成电杰出学生,相信后续会有更多。
总体而言,我们独特的“教-研-管”混合型青年骨干队伍,将利于形成学术组交叉、学术课题交叉、教研与行政互补的协作型党建“网络”。我们坚持的双带头人“示范引领”精神,将以星火燎原之姿影响学院教师学生群体,在学院发展中发挥向心力和引导力作用。
相信我们做好“四有”好老师,加上有“六个下功夫”的学生,一定可以“十足”提升基础研究影响力,实现加快建设、特色突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编辑:李果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