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航天英雄杨利伟再次做客成电 邀请学子共筑“飞天梦”
文:王晓刚 学生记者团 王翔 宁芳平 图:逆光摄影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8-12-14 5462

  “在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征程上,我们期待更多成电学子的智慧和贡献!”12月12日,航天英雄、特级航天员杨利伟少将一行到访成电,与成电学子分享中国“飞天”的壮阔历程,并勉励成电学子筑梦“飞天”、为国奉献。

成电特色鲜明,助力航天伟业大有可为

  当天上午,杨利伟一行参观了清水河校区创新中心、电子科技博物馆,详细了解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电子材料、新型能源、机器人、大数据、太赫兹通信等领域取得的丰硕科技成果,并对成电人强烈的使命感以及为国防现代化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敬意。

7cce0917a0af01b2453b346959be2153.jpg1da3c7584a47f4f3189366f25ec99c17.jpgbf2776b1d8fbf535a62b0d9c0893fcaa.jpg

  在与校党委书记王亚非会见交流时,杨利伟表示,两次来成电,与师生近距离接触交流,对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成电人的“红色基因”和进取精神以及取得的成绩印象很深。航空航天事业与成电的各个学科关系密切,希望国家航天事业里有更多的成电智慧。

  王亚非介绍了学校历史、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情况,并表示,学校正以“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彰显电子信息和国防科研的特色与优势,不断优化学科生态,努力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出更大的直接贡献。

ddd8e5426342e7a1388c02d6390fcd10.jpg

  随后,杨利伟一行参加了航空航天学院“忘不了”航天奖学金颁奖典礼,为获奖的优秀学子颁奖,并勉励成电学子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以后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矢志报效国家,“这辈子真的值了!”

  当天下午,杨利伟的亲密战友、航天员大队原航天员吴杰大校在经管楼报告厅做了题为“矢志航天,为国奉献”的报告,深入对比了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现状,生动讲述了航天员矢志报国、无私奉献的故事。

e4d317e4db8b604217b50ba2e3d8b57b.jpg74aa5d9f47fc406958dabb74d5e347cb.jpg

  “用一生去默默准备,时刻等待着号角的催征。”吴杰介绍了自己多次“落选”的故事,并感慨说,“看着自己的伙伴们一个个实现了飞天梦想,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虽然自己距飞天梦仅一步之遥,可为了自己心爱的事业付出全部的心血和努力,这辈子,真的值了!”

  1996年,吴杰远赴俄罗斯接受航天员培训,仅仅花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四年的训练科目,并把航天员训练技术带回祖国。训练结束后,他被授予联盟号飞船指令长最高证书,成了中国最接近太空的人。那也是俄罗斯第一次将这个荣誉授予外国人。

  回国后,吴杰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兼教练员,练兵五年。但是,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却是杨利伟。这是吴杰第一次“落选”,但当杨利伟成功首飞返回后,吴杰拉着他的手真诚地说:“利伟,好样的!”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吴杰再次“落选”,他提笔默默写下了两句诗:“遥看神六巡天走,梦想神七伴我游。”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他第三次“落选”。这位一直坚强的汉子终于忍不住哭了,但母亲的一句话,令他释然了。母亲说:“你时刻准备着,你是娘的骄傲!”

  “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尽管三次错失进入太空的机会,但吴杰丝毫不曾松懈,他时刻准备着,直到2013年达到航天员服役的最高年龄而退役。吴杰说,在航天员背后,有很多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的奉献背后是一个更大的梦想,是国家和民族的梦想。

航天精神的核心就是对国家的深沉的爱

  “航天员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吴杰形象地说,“航天员坐的火箭,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我们就是‘坐在火药桶上的职业’。”在梳理介绍了苏联和美国的多次航天事故后,他说,“每一位航天员都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气概。没有这种气概,就做不了航天员。”

IMG_6562.JPG

  围绕“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吴杰生动讲述了航天员们的奋斗故事:他们的“冬季野营训练”要到俄罗斯的北极圈内,在零下50℃的严酷环境下挖雪洞生存,训练2天就能减3公斤肉,一不小心就会被冻伤。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进行“离心机训练”,身体要承受8倍的引力,“就相当于你躺在地上,有7个人的重量压在身上,内脏都被拉扯得像刀割一样疼。”

  “飞船从发射到交会对接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眼睛都不敢闭一下!”在介绍“隔离训练”时,吴杰说,这种训练“很磨人”,挑战人的心理极限,“三天不准睡觉,不能闭眼睛,一闭眼睛就给你响警报,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

IMG_6561.JPG

  吴杰和杨利伟还分别讲述了翟志刚和聂海胜两位航天员的感人故事。2008年9月,翟志刚在神舟七号飞船执行出舱任务时,报警声突然响起:“轨道舱火灾!轨道舱火灾!”他们立即检查所有设备,并未发现异常,但可怕的报警声一直在持续。面对这种情况,出不出舱呢?翟志刚说:“出舱!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完成任务,让五星红旗高扬在太空。”

  聂海胜的母亲因脑溢血躺在病床上,但他一直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回家看望。2013年,他终于回家探亲,他的弟弟聂新胜说:“哥,你就放心地去飞吧,你尽忠,我尽孝。”每当想起这句话,杨利伟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感动。他说:“很多人问我,载人航天精神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这种精神就是对国家的深沉的爱。”

实现“飞天”梦想,成电学子都有机会

  讲座结束后,杨利伟、吴杰以及电子科大航空航天学院秦开宇教授与成电学子进行了访谈交流。杨利伟曾经做过多年的战斗机飞行员,后被选拔为航天员。同学们很好奇,“做战斗机飞行员和航天员有什么区别?做航天员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3a67f7fdcff7ff5fe323ac488971ccc1.jpgIMG_6560.JPG

  “航天就是从航空发展而来的,但航天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正因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战斗机飞行员都能做航天员,而是要经过严格的选拔,不能有任何‘瑕疵’。”杨利伟幽默地说:“在座的同学们,只要戴眼镜,恐怕都会在第一关被刷下去啦!”

  不过,他话锋一转,“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的载人航天事业对航天员的身体素质的要求将会逐步降低——我们的空间站里将需要更多的工程师、科学家,更远的梦想,或许是让普通人也能够到太空旅行。”正因如此,他表示,“十分期待成电学子成为我的同事。”

d21e34c929c2af63fad4d98d4f313980.jpg

  吴杰也表示,“即便不能进入太空,同学们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也可以为航天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以航天器的制造为例,他指出,从先进材料、电子元器件、控制系统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多年来,你们的师兄师姐已经在相关领域为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你们向师兄师姐学习啊!”

  “我的航天梦,与杨利伟将军具有紧密的联系。”秦开宇回忆说:“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那天,我在电视上观看了实况转播,当杨利伟出舱的那一刻,我非常激动,我就想:‘这么伟大的事业,秦开宇决不缺席,电子科大决不缺席!”

  秦开宇认为,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载人航天将代表人类继续探索宇宙。在载人航天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我们需要解决空间站的“长寿”问题、“可靠性”问题以及如何让航天员长久健康快乐地在空间站工作和生活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互联网技术、远程控制技术、人机协同技术、虚拟混合现实技术以及对地观测和研究等,都与电子科大具有紧密的关系,也是同学们未来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巨大舞台。”他说,“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中国未来一定能够代表全人类。”

db4992af7b8f0a7b172748e01d93cb94.jpg

  最后,杨利伟寄语成电学子:“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希望大家一起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努力奋斗。”吴杰期望同学们“今后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成电智慧”。秦开宇表示,“千帆过尽,我心仍如少年。成电将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英雄情怀的优秀儿女,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成电贡献。

  本次讲坛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办,航空航天学院承办。



编辑:卜一珂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