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都日报:实时人车轨迹追踪 异常行为识别预警 “考拉大脑”时刻保障公共安全
文:成都日报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18-12-18 3197

  编者按:12月17日,《成都日报》在第6版专题栏目以“实时人车轨迹追踪 异常行为识别预警 ‘考拉大脑’时刻保障公共安全”为题,对我校专家教授创立的AI企业考拉悠然科技进行了深入报道,全文如下: 

111.jpg222.jpg

  对摄像头中捕捉到的画面进行自动分析,再通过一系列的算法来实时判断这是不是一个不安全事件

“准独角兽”成长记

提到安防,许多人的意识里会浮现门禁、安检、警卫等事物。然而,这些传统元素,已然不能再代表安防产业走向智能的图景。面对威胁,人们需要安全“卫士”更加聪明、主动、有力。在成都,一家新经济企业让人工智能成为合适的那颗“大脑”。

2018年是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考拉悠然”)的产品“落地年”。今年7月,这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获千万元级Pre-A轮融资,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考拉大脑”AI平台,除了在双流机场快速通道试点,落地国内部分园区以外,且已走出国门在阿联酋机场应用。考拉悠然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沈复民说,“计算机视觉识别和语音交互,已经从技术红利过渡到结合场景的应用落地阶段。”

成长故事

成立仅两年

今年营收预计将超千万

“有了人工智能技术之后,电脑可以对摄像头中捕捉到的画面进行自动分析,分析图像的形状,运动的轨迹,再通过一系列的算法来实时判断这是不是一个不安全事件,比如小区中的入室盗窃、撬锁、爬窗等,等我们捕捉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就会自动报警,联动给监控中心,这样的判断,准确率是非常高的。”沈复民说,这样的智能安防系统不仅会提高居民小区中的安防指数,在更大范围更重要领域的安防中也有了实际的应用。

基于公司的科研积累,考拉悠然将多模态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自主研发了“考拉大脑”AI平台。该平台能够实现实时人车轨迹追踪、跨模态检测识别分析、视频内容精准搜索、异常行为及事件的识别预警。同时,可在低功耗嵌入式设备上运行。目前公司共推出三款核心产品:考拉警用实战平台、考拉校园安全卫士、考拉物业门禁安防一体化平台。

如今,完成Pre-A轮融资的考拉悠然已经开始准备进入下一轮融资。“公司发展太快了,政府的扶持、智能安防的万亿市场让我们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谈到融资,沈复民说道:“人工智能的巨大市场是可见的,所以想投我们的人确实很多,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投资方,一起去探索人工智能的未来。”公司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美好前景,让沈复民很兴奋:“今年公司的营收预计将超千万元。未来,安全会作为用户的核心需求,人们随时随地都处在人工智能的保护中。用AI定义新安全,这便是我看得到的未来,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从市场营销到写代码

义无反顾选择计算机

除了是AI企业考拉悠然科技的CTO及联合创始人以外,沈复民还有多重身份:他是电子科技大学“百人”教授。但沈复民对记者表示,他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计算机。2003年正是中国互联网风起云涌的年代,联想、IBM等硬件厂商迅速崛起,造就了中国互联网领域的盛况。同一年,沈复民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为了将自己一直以来所学习和掌握的数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沈复民展现出其性格中喜爱“不按套路出牌”的一面。由于父亲是一位商人,大一时他开始自学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无奈该场景下的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并不似他预期的那般广泛。

“一次尝试失败代表不了什么。有一天我就坐在山大威海校区的海边吹着那个海风,看着海边夜幕下的漫天的星星,就好像电脑屏幕上的满屏代码。”沈复明回忆道:“我就琢磨着要不尝试一下学计算写代码,没想到一学起来就收不住了,那时近乎废寝忘食自学各种语言,自己写了很多好玩的小游戏小应用之类的。”到了研究生阶段,沈复明就彻底转向计算机方向了。首先被保送至南京理工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国家重点学科进行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后又加入阿德莱德大学沈春华教授的计算机视觉团队,攻读南京理工大学-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他告诉记者:“我记得那阵子我们团队几乎成日成夜在教研室里,一群人每天都像打了鸡血,只睡几个小时。唯一的例外便是周五晚上去唐人街吃饭,然后第二天继续回到实验室埋头苦干。”

从学者到企业家

十分钟落定成都

博士毕业后的沈复民同时接到了来自澳洲阿德莱德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其他国内外顶级研究机构向他抛出的橄榄枝。正在犹豫去留之际,经老师沈春华的介绍,他得知国家著名专家申恒涛教授正在成都组建团队。于是,在电子科大校园的长椅上,沈复民和考拉悠然CEO申恒涛教授有了第一次的见面。同为山东人的两人一见如故,气场相投的他们一拍即合,沈复民加入了申恒涛的研究团队,来到了自己之前从未到过的成都。

“从相见到决定加入只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沈复民谈起这次他和申恒涛的“约会”仍记忆犹新:“申恒涛的气场和人格魅力,加上他的成就,基本上从一开始便说服了我。”2017年,以他和申恒涛教授等十人创始团队在成都成立的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运营,依托团队成员在人工智能领域数十年的深厚技术积淀,作为AI科技创新公司,他们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跨媒体智能产品与服务提供商。目前,他们的创业项目已经被运用于智能安防、机器人、教育、文旅等多种业态。

沈复民直言:“做企业需要从用户出发,深入发现用户的实际需求,甚至先于用户了解、开拓他们的需求。”

现在,沈复民一天的作息从清晨六点开始,起床、出门上班,通常要在公司待到晚上八点,然后九点半到家。一周六天,周日休息。“每天都有新项目,确实几乎没有了私人时间。”沈复民笑着说:“这是幸福的烦恼。”同时,成都的创业环境和创新创业载体,也让他对在这里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要让这个团队在中国顶尖,在世界闻名,成为成都乃至四川的一张科技创新名片。”

成长观察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兰蓓:

成都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取得实际成效

“新经济是在新技术的变革与应用中产生的,它既可以是新技术直接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又可以在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中,把传统产品、传统服务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兰蓓认为,“正是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只要有良好的土壤,新经济业态就会层出不穷、新经济企业也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成都当前的现实就印证了兰蓓的观点,2017年,全市新增新经济企业3.3万户,而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新经济企业达29073家,增速达22.17%。她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这份成绩说明成都近年来努力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取得了实际成效。”她进一步分析表示,近年来,成都一方面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这为新经济企业在成都发育成长提供了沃土。另一方面,成都持续壮大的新经济企业队伍,则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与活力。她认为,“任何一座城市,如果丧失了这样的发展动力与活力,都将面临在全球城市网络中被边缘化的危机。”

事实的确如此,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兰蓓认为,“对于城市而言,发展新经济的作用并不仅限于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来源或就业机会。”她表示,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发展新经济让拥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能够持续涌现,这为城市打破固有的生产组织方式、商业运营模式、行业业态构成等提供了可能,“进而使城市产业发展始终处于一种上升状态,只有这样,城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才有可能。”

成都就深谙此道,在去年底印发的《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中,不仅把新经济企业的数量、状态列为发展新经济的目标,更针对新经济企业有别于传统企业的非线性、爆发式成长特征,提出要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5月8日,成都举行了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暨双百工程启动会,创新性地把新经济企业划分为“独角兽”或行业领军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种子企业3个梯度,明确就不同阶段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育。

“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是成都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认识与探索新经济发展规律的又一次具体实践。”兰蓓认为,在对不同阶段新经济企业的认定标准上,“体现了成都发展新经济的个性需求。”她以种子企业为例向记者分析道,成都对种子企业的认定在明晰其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更结合了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体现出“高”“新”两个关键要求,重点在技术服务、软件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培育种子企业,为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万亿级战略目标筑牢了基础,从而使得政府资源能够发挥最大效用。

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培育种子企业,兰蓓则表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是培育未来’小巨人’、独角兽企业这类高成长企业的肥沃土壤。”她建议,在鼓励、支持创业的基础上,还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宽容失败,为种子企业创造更适宜的社会环境。其次,则要继续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公平市场环境、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提升各类种子企业对成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其扎根成都发展,强化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

记者手记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沈复民有着一股冲劲,希望将自己的研究推向市场,而他和自己的团队也一直努力着。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他的梦想成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中国产业发展的中国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处于关键地位。而要实现科技创新,不仅要拥有过硬的实力,更需要良好的土壤。这个土壤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科研体制改革,打造创业平台、提供服务,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为他们提供舞台,让科研成果真正从实验室里走出来。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许每个科学家都要有一个市场梦,希望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出来,走向市场,以创新创造做出市场最需要的产品,成为人们生活的改变者。

背景链接

鼓励技术创新 支持制定标准

让种子企业在成都更好地成长

去年11月9日,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紧接着的11月30日,成都印发《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提出要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5月8日,成都举行了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暨双百工程启动会,现场发布了《成都市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认定办法(试行)》《成都市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若干支持政策(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对种子企业的定义及相关认定标准,并提出了一系列培育办法及支持政策,让种子企业在成都更好地成长。

成都把“处于创业期,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商业模式得到资本和市场初步认可的新经济企业”定义为种子企业。具体来说,需要满足3个条件之一:获得过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软件企业等资质之一;获得过投资,未上市且估值在1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至1亿元,连续2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均超过20%。

对于如何有针对性地培育种子企业,成都提出要设立成都新经济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科学决策、市场运作、尽职尽责”原则进行投资运作,通过直投或参投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新经济种子企业。

成都还支持种子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成都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开放大中型科研设备仪器和研发平台,为种子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服务;对于种子企业牵头承担的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给予最高可达100万元的地方配套。成都支持种子企业打造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对种子企业制定技术标准给予最高60万元支持;对职务发明涉外专利给予最高10万元支持;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开通标准制定“直通车”,建立种子企业创新型技术标准制定的快速审核机制,简化审批流程。

同时,成都还为种子企业提供“一对十”精准政务服务,建立限时解决机制,为种子企业提供日常问题解答、政务服务引导、重大问题报备等服务。


报道链接:http://www.cdrb.com.cn/epaper/cdrbpc/201812/17/c32114.html



编辑:何易虹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