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学校各级党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在会议室、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等地,组织师生党员和群众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集中收听收看大会现场直播,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进行学习座谈研讨。
退休教师张开华表示,改革开放40年大会上,100人被授予“改革先锋”奖章。这个名单里,有的人已经去世了,有的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让人很有感触。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的贡献。回顾40年的发展历程,用“飞跃”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在当前这种形势下,电子科大的责任更加重大,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的作用太重要了。回想1956年成电在一片稻田上从无到有地建设发展起来,真的是很有远见的战略部署。在新时代、新起点,我们更要凝心聚力,好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引领未来的发展。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赵志钦表示,1978年的时候,我正在读小学,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概念,但长大以后,越来越认识到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被许多西方国家视为竞争对手,这从侧面印证了我们的发展成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总书记强调,要把改革进行到底。对国家是如此,对学校也是如此。现在建设“双一流”大学,体制机制改革是重要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充满信心、不懈努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对深化改革的难度有思想准备,攻坚克难。正所谓“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谋划、真抓实干、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为实现学校“三步走”战略目标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让新表示。成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息息相关: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宣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八大结束的第三天,成电就在沙河校区举行了首届开学典礼;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成电这一年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确立党的基本路线,1988年成电就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电子科大进入了“211”工程;2001年,进入新世纪,电子科大进入了“985”工程;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电子科大在这一年进入了“双一流”。可以看出,电子科大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频共振!我们相信,站在新时代新起点,电子科大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长江学者、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朱策表示,我小时候,也用过粮票,所以,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体会很深。回头来看,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一场伟大的试验。我后来有机会读了大学,博士毕业后在海外工作了十六年。在国外的时候,看到中国每年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我感到很振奋。回国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和育人工作中来。近年来,电子科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都感到很自豪。同时,我们也相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我们一定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也会做出更多创新成果。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晓升表示,我本科硕士都是在成电读的,北大博士毕业后又出国深造,2017年11月回到母校工作,现在也是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作为科研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改革开放感触很深。就以教育为例,与40年前相比,我们在人才队伍、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授课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借鉴吸收了国外的好做法、好经验。电子学院的成立,更是体现了学科交叉发展的大趋势,也契合了国家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紧迫需求。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之后,我最深的感触是,一定要思想解放。其实,我们改革的阻力,很大一部分源于我们自己思想观念的束缚,其次才是资源的配置问题。我和团队常都认为,我们首先要做到自己思路上的开阔创新、思想上的改革开放,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灵辉表示,记得小时候,在临近过年时经常会问父母:“什么时候过年啊?”那是因为过年有肉吃。现在,我的孩子也会问我同样的问题,但她想的已经不是好吃好喝的了。两代人对过年的期盼,反映出我们国家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于2010年到电子科大工作,因为我学的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些迷茫,认为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等会很难。但是,在学院的支持下、在学校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的扶持下,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都一一拿到了,并且自己也留学英国、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入选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专家库成员等。而今,我们享受着老一辈成电人开创出的优势学科、优秀科研平台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应发奋努力,为国家、为学校做出更大贡献。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张妍宁表示,改革开放给我带来了很多之前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机会,比如出国留学。还记得当我办理出国手续的时候,家人既高兴又感觉难以置信。到了国外,我们对它的生活和体制有了更多了解,尤其是对国外的科技有了更深入的接触和学习,充分开阔了视野。在国外多年,每次回国,都会发现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让我们对祖国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后来我决定回国发展,正是因为对国家的科研、教育等各个方面充满信心。科研体制改革和开放性的成效开始彰显,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普遍越来越年轻,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做出了越来越多的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高等教育的体制机制也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注重基础也强调前沿,让我们对建设“双一流”充满了信心。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张季伦表示,我爸妈以前是国企员工,国企改制后下了岗。刚开始,我爸妈很迷茫,一时觉得接受不了。但逐渐地发现,其实工作的机会很多,现在,他们也有了自己的一份小事业,日子过得反而比以前好了。我想,在改革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人像我爸妈一样面临过类似的转型时期的迷茫,他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实际上,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只是我们要好好把握它。就我个人而言,我能够在一流的大学里读书,并在一流的科研团队里研究脉冲神经网络这样的前沿课题,都要归功于40年前的改革开放。我想,作为学生,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好好学习,以后为国家的相关行业做出贡献。过去,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今后,我们要更多地成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资源与环境学院本科生董惟琛表示,我曾经参观过“两弹城”,对老一辈知识分子毅然决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深感钦佩。今年,我参加了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经历了一些事,才真正理解了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国家的强大、繁荣昌盛,隐姓埋名、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情怀。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表彰了很多为党和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我想,在新时代,我们只有勇敢地接过接力棒,更努力奋斗,唯有这样,等到改革开放80年的时候,我们才能说自己没有辜负这个时代,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