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软件学院充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积极探索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开展网络育人工作,使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不断提高网络思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彰显新媒体育人的外显活力,实现网络育人的双效驱动,持续激发网络育人新动能,形成“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的浓厚氛围。
科研指导网络思政实践,构建网络思政“综合体”
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指导实践,就需要对需求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把握。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研讨会,全面统筹、精心设计、细致安排,以开展学院“三全育人”试点工作为依托,积极建设网络育人工作坊,形成了在学院党委书记罗光春、院长周世杰的带领下,校院两级网络名师、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特聘辅导员、专职辅导员全员参加的组织体系;明确了每组一个研究重点,每人写作一篇文章,每周一个主题讨论,每月一次学习汇报的工作要求;明确了在网络育人过程中,教师群体理论有提升,有幸福感,学生群体得到熏陶与帮助,有收获感,以此不断激发教师群体在思政工作中的内生动力,通过各种网络活动,进一步彰显网络育人的外在活力,实现“三全育人”双效驱动的工作目标。
工作坊将量化和质化相结合,不仅发布问卷,100%覆盖学生群体,还与学生代表座谈,了解需求侧变化特点。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育需求不断升级,迫切呼唤高校思政的供给侧“转型升级”,这需要用科学研究指导网络思政实践,并在开展网络思政实践的过程中践行和检验科学研究,既要关注到群体特点,也要关注个人感受,杜绝理论和实践“两层皮”现象。
为此,工作坊明晰了网络思政工作思路:重视需求侧的重要性,强调供给多元主体性;采用多元的供给方式,突显供给内容的整体性、导向性和引领性;多措并举,保障供给环境,努力将网络育人工作坊打造成在科学研究指导下的三全育人实践“综合体”。
网络思政多元供给主体,吹响三全育人“集结号”
在教育原理中,“学生中心”还是“教师中心”一直是一个经典命题。工作坊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在网络育人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学生中心+多元供给主体”的积极作用,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即将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特聘辅导员、企业导师、优秀校友、学生家长、优秀学生纳入到网络思政的主体系统中,从“独奏”到“合奏”,吹响集结号,发挥多重力量,共同奏好“三全育人”“交响曲”。
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软件e声”中的“实习小报”栏目,立足学院培养特色,主要发布企业导师和实习生的感悟。“达人SHOW”栏目不仅聚焦学霸,发挥榜样示范的力量,还关注在各领域有所特长的同学,引导同学们勇于展示自我,体现个性。“微导心语”栏目,从辅导员到专业教师,从畅谈大学生活到共论学术发展,已经连推四年,其中,专业教师廖勇、李晓瑜的文章被四川微校园等媒体关注转发,辅导员王陆一的文章发表在教育部思政平台高校思政网上。
从被动迎合到主动引领,守好师生“朋友圈”
软件学院网络育人工作已从第一阶段的资源扩展、平台整合、栏目搭建发展到主题建构、内容深化、技术升级阶段。从原来的“学生喜欢什么,我们推送什么”的被动迎合,发展到有核心教育目的,用户生产内容和专业生产内容相结合的网络育人体系,将现实性和理想性结合起来。
在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中根植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微党课”邀请抗战老兵用微视频讲述革命故事,“追寻红色记忆”用图片展示爱国热情,“月满中秋”“爸爸妈妈想对你说”等栏目,以家书的形式表达情感,加强感恩教育,“成电飞花令”“汉服银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汉服银杏”被四川新闻网首页焦点大图报道,形成正面思想引领的聚合效应。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时机教育和闲时教育。抓住迎新季、毕业季、寒暑假和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通过“迎新季-信仔知道”、“进击的寒假”、“毕业季-我与成电”等覆盖全过程、各环节的系列推送,让思想政治教育化为生活点滴。
矩阵联动扩大影响,搭建网络思政“立交桥”
软件学院将新媒体运营加入“社群”概念,积极搭建新媒体矩阵。除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外,还有学习指导类“大有学问”、心理辅导类“成长吧”、科创类“可变空间”、志愿服务类“蒲公英服务队”、学生活动类“青言软语”等订阅号,生产专业内容,不断探索新的细分领域,裂变出多个更为聚焦的网络育人平台,从而满足不同需求、兴趣的学生群体,牢牢地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权威平台上获取信息、交流互动,实现网络育人新媒体平台的生态闭环。矩阵内的各大公众号,根据自身定位,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将“独木桥”升级成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需求的“立交桥”。
“将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是软件学院网络平台系列活动的设计理念之一。软件学院开展的“网络银杏节”已经持续四年,通过大型主题策划、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等,用漫画、图文、视频等形式加强吸引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银杏文化”中,产生了一些影响力较为广泛的作品。“银杏做衣”被人民网、环球时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推送报道,阅读量超过1000万,更以“中国最美银杏大学”登上微博热搜榜;“银杏拼图”是软件学院师生用银杏叶拼成了国旗等形状,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被四川共青团、四川新闻网首页焦点大图刊登报道。
任务驱动转为价值认同,积极构建大思政“文化群”
“教,是为了不教”,软件学院网络思政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用“思想引领+技术支撑+品牌文化”的培养方式,加强学生群体对网络思政的价值认同,吸引更多的同学自觉加入到队伍中来,激发活力,释放潜能,构建大思政“文化群”。
软件学院加强对相关学生团队的培训,不仅外出参加“新媒体峰会”等开阔眼界,还在学院党委的支持下赴“两弹城”实地参观提高思想境界。学院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网络文化建设与科创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在学院的支持下,“软件e声”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室学生团队自主开发了“微信端实时自动推荐校车时刻”程序,开发完善了知识库,实现微信后台机器人的自主回答;学院网络思政工作坊成员戴瑞婷指导学生团队开发了“困难学生管理系统”“学风督导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发展论坛”等项目,不仅将核心教育理念融入到网络推送中,还外化于形,设计卡通形象“信仔”为学院网络思政工作代言,打造品牌文化。目前,信仔已经拥有了公交卡、明信片、T恤、帆布包、马克杯等线下产品,手机壁纸、输入法皮肤、表情包等二十余套线上产品。
在学校的关心和指导和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网络育人工作初见成效。
学生积极参加各大网络文化相关比赛,在教育部举办的网络文章创作大赛中获奖5项,一篇文章同时获得“一等奖”和“社会实践类单项奖”。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指导、中国大学生在线主办的“大学悦读·阅读大学”系列活动中获奖3项,其中摄影作品取得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学院教职工积极参加网络育人工作,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软件e声”接连两年荣登“电子科大学院网络育人平台风云榜”,辅导员王陆一、齐翔的微信公众号荣登“辅导员网络育人平台风云榜”,专业教师李晓瑜被聘为学校首批“网络名师”。网络思政科研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已结题相关课题3项,在研1项,团队发表网络思政相关论文13篇。
软件学院将继续探索优化思政供给,将网络平台作为思政教育供需对接的中转平台,不断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积极提高网络思政供给内容的质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力建设网络名师工作室,重点打造学院网络思政工作坊,深入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持续激发网络育人新动能。
编辑:庄志东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