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实践】格拉斯哥学院学子赴柬埔寨开展国际支教活动
文:格拉斯哥学院 图:程红霞 来源:格拉斯哥学院 时间:2019-02-02 5164

  1月20日至2月2日,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格拉斯哥学院的共同组织下,来自格拉斯哥学院的8名同学在程红霞老师带领下远赴柬埔寨暹粒市,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乡村儿童组织(Countryside Children Organization, CCO)国际志愿支教活动。秉承“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格拉斯哥学院精神,同学们认真研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技能,传播中华文化,实地体验柬埔寨的历史文明与社会发展,圆满地完成了此行的中英文语言基础实践教学。

F96C78A2783D2F0C9602C7FE934_2C5F0E9E_4EF

  此次支教的学校位于暹粒市近郊。由于柬埔寨普通中小学通常只上半天课,这所学校给那些家庭贫困、上不起辅导班的孩子或孤儿免费提供课余的中英文语言学习机会,以巩固和提高他们在学校学到的语言知识。学校院子不大,三间简陋的教室里摆着简易的条形桌椅板凳,墙壁上用各种语言表达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的励志与惜别之情,“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校训也赫然在列。

  校园设施简陋,由于没有政府的资助,仅靠志愿者的募捐,学校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不小的困难。校长Thona二十多岁的年纪,高中毕业,英语口语比较流利,业余从事志愿支教工作已有六年多,他在寺庙里跟志愿者学习英语,并由此走上了志愿者的道路。他谈到,现在柬埔寨的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开始普及(街上的确到处可见来自中国和韩国的手机品牌商店),他也可以上网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并热切地向同学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手机及支付、互联网、汽车、高铁、教育、年轻人最喜欢的职业、收入水平等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言语之中对学校孩子们的教育、柬埔寨的发展前途既充满希望又有些担忧。父辈们亲历的国家动荡让他忐忑,位卑不忘忧国,让同学们深受触动。

 

  同学们每天坐着tuktuk车,颠簸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赶往学校上课。学校的孩子们因营养不良而清瘦的面容、矮小的身材、满头的尘土震撼了大家的心灵。听着孩子们用清脆的童音问候“Hello,teacher!How are you today?”,看着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睛,大家无形中产生了为人师表的责任感。为了尽快暖场,投入教学,同学们和孩子们一起玩猫、做游戏、教他们折纸、发放小奖品,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消除怯生感。孩子们的语言基础参差不齐。为了尽可能多、尽可能好地教他们,大家课余时间和当地老师交流,了解学生情况,精心准备教学材料,互相观摩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为了教汉语拼音声调,同学们通过手势的升降耐心教孩子们体会发音;为了教孩子们认识汉字,同学们借助象形文字在黑板上书写;为了让英语教学更生动,同学们还带来了IPAD辅助教学,给孩子们播放网上下载的动画课件;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学们下载了《经典咏流传-咏鹅》的视频,教孩子们载歌载舞,让他们领略中国语言之美。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倾注全部情感,生怕辜负了孩子们的期许,也更加体会到“传道,授业,解惑”之不易。孩子们认真地跟着老师们学习,有的孩子课间还向老师请教问题。几天教学下来,同学们就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有的孩子给老师送上自己亲手折的千纸鹤,有的孩子放学时给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师生间的感情越来越亲近。

 

  教学之余,同学们走访了暹粒的市井生活,参观了吴哥国家博物馆、小吴哥、大吴哥等旅游胜地。蛇神挡雨、乳海翻搅等佛教传说故事,规模宏大、巍巍耸立在热带丛林之中的寺庙建筑,美伦美奂的石雕艺术,每一处被岁月点点风化的斑驳痕迹,都让同学们赞叹柬埔寨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虽然历经各种苦难,人民生灵涂炭,文明饱受摧残,但是今日的柬埔寨正从患难中焕发新生。一栋栋新楼从嘈杂混乱中拔起,一群群游客给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带来勃勃的生机。

 

  两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给同学们提供了“换个身份做人师、换个视角看世界”的机会。“Goodbye, teacher. See you later.”稚嫩的童音萦绕在耳畔,大家表示,本次支教之行给自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在孩子们困窘的生活条件中觉悟到自己的幸福,在辛勤的教学中体验到了奉献的快乐和价值,在高棉文明的兴衰史中受到了世界观的教育,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成长,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