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年终专稿】厚植文化底蕴 传扬成电精神
——2018年校园文化建设综述
文:罗莎 图:资料图片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9-02-03 8495

  编者按:2018年是学校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和实施新一轮四年目标任务的开局之年,也是全校上下砥砺前行,书写“奋进之笔”,取得新突破、新发展的一年。学校新闻中心推出系列“年终专稿”,全面盘点学校过去一年在党的建设、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激励全体成电人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合力构建命运共同体,同心共筑成电梦,共同推动学校“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


  兴文化凝心聚力、展形象讲好故事。川剧传承基地入选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外骨骼机器人、羽毛球机器人、智能警车等成电黑科技频频亮相央视……

  2018年,越来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厚植了成电立德树人的文化底蕴;不断发展壮大的主流舆论,有力传播了成电好声音、成电正能量,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舆论氛围。

价值引领,传承弘扬成电精神

  六十年一台大戏,三代人又见青春。2018年底,原创校史剧《又见青春》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将师生的目光再次聚集于成电自建校初期筚路蓝缕,到改革开放信息化浪潮,再到电子信息新时代的那段难忘历史。

e6b19428ea79723cfd7feb7382d67463.jpg

  《又见青春》选取了三代成电人的青春经历,既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了成电的历史,更传递了“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精神,不仅是成电的独家回忆,更是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国家记忆,激励着新一代成电人将个人奋斗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紧密结合。

  六十多年过去了,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赓续不绝、发扬光大,激励着广大教师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好老师,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成电学子。

ab22300854122a8bc1e4b993ac542431.jpg

  在2018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刘盛纲、李乐民、陈星弼三位院士从校党委书记王亚非手中接过了首届“成电立德树人成就奖”的奖牌,这是我校教师的最高荣誉。同时,有21个优秀集体和103个优秀个人获得校级荣誉。学校还首次举行了退休教师荣休仪式和新进教师入职仪式。隆重的表彰大会上,庄严的仪式感里,凸显的是育人使命与成电精神的传承。

成电讲师团 (3).jpg

  过去一年,一个平均年龄80岁的“成电故事”讲师团,频频感动着每一位成电人。这些老教授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备课,反复斟酌和修改,在他们的现身说法中,成电的红色基因、优良传统、丰富的校园文化为青年注入了精神之钙,成电人在电子信息领域发展进程中的奋勇拼搏、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探索等鲜活的故事,鼓励着青年学子爱国奉献、勇攀科技高峰、做时代新人。

五四表彰.jpg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引领电子信息领域发展的精英人才,是成电的核心使命。学校注重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向优秀学习,在五四青年节上,一批成电杰出班级、成电杰出学生、优秀团学组织(个人)、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个人)、志愿服务优秀团队(个人)、创新创业优秀团队、各类竞赛获奖者、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百人会英才奖等获奖者受到表彰,激励青年学子让青春更奋进,未来更闪亮,人生更有价值。

  此外,学校以新中国成立69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要纪念活动为契机,各学院陆续开展爱国爱校教育活动、基层校友代表座谈、“重走改革开放之路”等,引导同学们将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进步紧密结合,与祖国发展同频、与时代进步共振。

守正创新,培养跨界融合人才

摄影基础.jpg

  2018年12月底,艺术类慕课《摄影基础》《中国传统十大名曲赏析》获国家精品在线课程。而在一个月前,《摄影基础》还入选了首届中国大学最美慕课。一所传统工科学校有两门艺术课程入选国家精品慕课,这在综合性大学也不多见。

  近年来,学校立足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大力推进“电子信息+艺术”建设,发挥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美育功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作用,不断加强“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艺术类核心通识和素质选修课、文化艺术精品课程和大师通识课程”四大系列课程建设,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2018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通识课程365门次,覆盖学生19119人次。多位诺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来校授课,转身遇见大师,在成电成为常态。

  大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艺术素养的全面提高,仅靠课堂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着力打通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统筹校内校外多种资源,培养跨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川江号子.png

  文化传承精彩纷呈。启动“文化传承计划”,继续建设“川江号子传承基地”,组织新生做好传承人,出版《川江号子》教材1本。继续发挥“博巴森根研究传承基地”文化传承功能,通过《四川省少数民族歌舞赏析》课程让“博巴森根”走进课堂;新建“川剧文化传承基地”“文化遗产数字研究中心”,出版《川剧文化》教材1本,组建川剧社团2个。

  艺术与科学结合更紧密。启动“电子信息+艺术”文创计划,打造Upteam创意团队品牌以及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与企业合作,推进“电子科技大学&合厚传媒研究基地”建设,新建“威爱教育&电子科技大学虚拟仿真实验室”,打造虚拟现实文科教学平台,与BOE(京东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数字艺术领域开展合作,推动文化艺术创意的数字化路径。

合唱节.jpeg

  高水平艺术团建设成绩显著。艺术社团发展至16个;2018年高水平艺术团录取32人,成绩喜人;艺术比赛成绩颇丰,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3项,并获得节目优秀创作奖1项和高校优秀组织奖,获奖数量和排名均居四川省高校首位;获2018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四川(西藏)赛区平面类一等奖1项,全国平面类三等奖1项;音乐剧社CD小合唱团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最高奖——“A级合唱团”称号,被国际合唱联盟认定为世界顶级室内合唱团。

  科学与艺术跨界融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也让电子科大具有了独特的人文气息。未来,学校将充分发挥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特色和优势,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新路径,努力培养技术与艺术兼容的新工科人才。

六位一体,打造成电文化品牌

  2018年,学校继续打造“成电讲坛、成电辩坛、成电舞台、成电书香、成电故事、成电展馆”六位一体的精品文化,全年开展了500余场活动,成电文化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

成电讲坛.jpg成电讲坛1.jpg

  在电子科大,“周周有讲座、场场都精彩”早已成为常态。2018年,诺奖得主、学术大师、表演艺术家、文化名人等一批嘉宾的纷至沓来,让“成电讲坛”这一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愈加精彩,覆盖面更广、品质更高。通过他们的精彩分享,全面开阔了学生视野,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思辨与沟通能力,增强了人文与科学素养。

辩论赛.jpg

  成电辩坛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8年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更加普惠。全年共举办5次校内中文辩论赛事,覆盖学生7000余人次,“成电杯”辩论赛等一系列赛事轮番上演,10余场次的辩论主题讲座及培训助力学子提升才能,校辩论队还积极参加“第八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全国赛)等各级赛事。

白蛇传2.jpg

  “一台戏,一抹妆,举手投足一段历史的厚重沧桑;一句词,一声腔,蓦然回首一曲佳话的千古绝唱。”这是经典川剧《白蛇传》在成电舞台上留下的精彩。2018年的成电舞台更加主题化,首届“国粹·传承”校园川剧文化艺术节落幕,更是在成电校园掀起了一股“川剧热”。

布达佩斯交响乐团.jpg

  同时,“成电舞台”也更有“双一流”大学应有的国际范儿。匈牙利布达佩斯交响乐团等48场高水平演出,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跨文化体验、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校还举行微电影节,通过《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逐梦》《绿色校园育人圣地》《向学长汇报》等主题宣传片的拍摄制作,推进学校形象文化建设,展现良好学校精神风貌。举办第七届学生宿舍文化节系列活动、第二届“年华似锦”校园合唱节、“高雅艺术进校园”交响音乐会省内巡演等,搭建多彩文化平台、绽放学子青春风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特色建设,彰显成电文化魅力

  2018年,“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建校纪念周暨校园开放日系列活动、“金色记忆”银杏节、精品文化活动申报评选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持续推进,这些特色文化建设成为传承弘扬成电精神的有效载体。

我最喜爱的老师.jpg

  第五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深入人心,同学们提名候选老师共计340余名,网络投票有效票数达700余万票,最终评选出10位学生最喜爱的一线教师,学生参与度和关注度进一步提升,营造出了立德树人、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此外,建校63周年纪念周暨校园开放日140余项活动精彩纷呈;第六届银杏节持续提升成电银杏品牌影响力;第四届精品文化活动申报踊跃,20个单位提交了32个项目申报,评选出6个精品文化活动和11个精品文化培育项目;开展年度人物和年度新闻评选活动,展示学校发展成就,彰显榜样力量,凝聚奋进动力。

  2018年,学校还持续推动“校史馆、科技馆、博物馆、实验艺术馆”和“文化走廊、运动绿廊”等“四馆两廊”为主体的文化环境建设。

e00c0d3056dade47c24bea621b961f50.jpg

  作为成电的文化新地标,电子科技博物馆根据大中小学生的群体特点和能力水平,定制个性化的展览教育活动。2018年博物馆与31所中学、11所小学合作举办教育活动,全年接待团体参观551批,接待观众3.43万人。博物馆还开设电子科技史课程,举办电子科技史讲座、“中国百年股票展”专题展等,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校史馆.jpg

  校史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又一张名片。2018年全年接待参观人数近6000人,国内外知名大学师生、院士、高被引专家、青年教师代表、全国重点中学校长等纷纷来校参观校史馆,在这里了解校情校史,关注学校发展。校史馆还是新生入学和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学校新生和毕业生教育全覆盖。各国来校留学生纷纷主动请缨,加入到留学生校史讲解队伍中,进一步促进了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

讲好故事,不断提升成电形象

  过去一年,学校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队伍建设,顺应新闻传播方式新变化、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传播成电好故事好声音,提升成电影响力和美誉度。

blob.png

  聚焦改革发展,聚焦一线师生。2018年,学校官网推出了“新目标•新征程”“美丽成电”“三全育人”“新时代@教育”“扶贫在行动”“先锋”等一系列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推出了一大批有深度有分量有温度的新闻报道,以发展成绩鼓士气、以先进事迹树正气。

9d88aed2068aba0ecdcaf2c560b22bc0.png

  外宣工作持续发力,学校美誉度不断提升。继续深化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各级各类媒体的合作,社会媒体对学校正面报道全年约3200次、中央级媒体280余次,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正面报道学校60余次。央视多次对我校人工智能、智能警车等高科技成果进行专题报道,并在我校举办《朗读者》栏目线下活动;参与策划制作人民日报“中国很赞”“高考满分舞”微视频,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458d9a9b157c4cc0c9ac63c072193ad3.jpg

  新媒体影响力持续增强,新媒体联盟稳步运行。官方微信粉丝数超16万,同比增长33%;官方微博粉丝数超过40万,同比增长45%;“看成电”微信公众号,每天7点准时推出的“成电早新闻”成为师生和社会了解成电的一扇窗口。组织开展的“我爱成电”“醉美银杏”“成电谜题”等网络互动活动和相关热门话题,阅读量均达数百万次。这一年,成电新媒体也收获了“2018高校新媒体传播力奖”(全国10强)、2017-2018中国大学官微五十强(全国第11)、2018年教育政务新媒体年度案例等诸多荣誉。

  此外,2017年启动的海外传播力建设,在2018年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据第三方机构统计:2018年海外网站标题及全文提及“电子科技大学”共1574次,同比增长102%。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流文化,一流文化引领一流大学建设。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更加需要传承发扬成电精神,激发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力,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合力构建成电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