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键词:民族精神;五四运动;五四精神;时代新人
2019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五四运动的精准判定,涵盖着对五四运动历史方位、主体参与、内容覆盖、运行轨迹和性质的整体性揭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要加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要加强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护)以及“四个讲清楚”(讲清楚为什么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讲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讲清楚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发展),高屋建瓴,视野宏大,内涵丰富,为我们深入研究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绘制研究大坐标,以史为鉴知史奋进
在这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研究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宏大历史框架与分析场域。
五四运动的爆发,不是一场由青年知识分子发动、群众参加的简单运动,而是一场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深远影响。如果我们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运动主旨与精神展开放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来看,五四运动和精神的文化诉求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怀,而且还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制度的设计、道路的选择、文化的创新、思想的嬗变等植入运动中,镌刻在历史丰碑上,大写了民族寻求发展、突破农耕文明的困境走向现代化的执着与坚韧。如果我们将其放在170多年的近代斗争史中来看,旧中国满目疮痍,侵略者肆意横行,广大青年无法容忍“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无法屈服于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青年先进知识分子和群众将爱国情愫汇聚成洪流,掀起了一场犹如平地惊雷的爱国革命运动,惊醒了沉睡的中国。因而,五四运动和精神正如一面猎猎作响的战旗,舞出的是对民族走向光明未来的信心,飘荡的是广大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不屈不挠、无惧列强的救亡图存意志,释放的是光复山河、振兴民族、建立新天地的豪情。这次运动不仅再次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也证明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的结合可以开天辟地、旧貌换新颜。如果我们将其放在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的近百年时段中来看,五四运动和精神使得从俄国革命隆隆炮声中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更好传播,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自觉;使得反帝反封建的旧式革命彻底踏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征程,并构成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重要部分。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种大历史观对于指导我们牢记五四、传承五四、解读五四、研究五四,意义重大而深远。以史为鉴、以史为师,知史而奋进。因为“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我们研究是最好的纪念,纪念的最好方式就是传承与发扬。我们要积极回应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准确解答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指导思想的真理力量,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历史重任的历史必然,科学阐释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便于引导广大青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顺应世界大趋势,择正道而行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缔造青春之国家,青年唯有勇立时代潮头,顺应时代发展大势,选择人间正道奋力前行。
从1840的鸦片战争开始,在西方列强侵略的铁蹄下,中国逐步丧失独立地位而沦陷。反观世界,时代大潮激荡涌动。五四运动前夕,世界发展的大潮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世界历史进程加快,浪潮初涌的全球化将世界连在一起,田园牧歌式的社会生活与组织结构被冲击并打破;二是民主化浪潮在世界涌动,其中既有西式民主,也有苏俄红色政权的巨大影响;三是科学的浪潮在世界涌动,催生和带动着整个社会的前进。与此同时,从鸦片战争开始,近代中国国内存在两种状况:停滞、衰败和发展、前进,而发展与前进终成大势。浩浩荡荡的潮流,只有顺之者才有希望。
顺世界大势,让仁人志士进一步认清国家沦落的制度障碍;顺国家大势,让先进分子积极引入德先生和赛先生;顺民族大势,让有为青年意气风发,积极探寻救亡图存的思想利器。几百个政治组织活跃于近代中国舞台,几百种思想与主张见诸于民众之中。各种社会运动、历史潮流、深层变革、现实力量在近代中国的汇聚与叠加,构筑成“社会舞台”的演出巨大空间。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矛盾迭出,各种地区、民族、宗教、心理困扰,同时聚焦,复杂而多样,深刻而尖锐,持续不断而变化多端。此刻的中国,唯有大智慧者方能看清发展态势与走向。恰如习近平总书记的比喻,“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高望远,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在五四风雷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其真理的光芒照亮了中国最先进知识分子前行的道路,成长为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引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文化自觉、思想解放和精神洗礼,并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催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实践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为党烙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标注了最鲜明的政治本色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回应和解决时代课题,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立于时代潮头,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条件,选择并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的人间正道。
当代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重道远,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顺应世界大势,我们将变得更加从容自信;顺应国家大势,我们将变得更加坚定自励。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所说:“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三、回应时代大课题,创新奉献正青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广大青年语重心长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必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当代中国面临的时代课题。准确把握并深刻研究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对中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胜中国社会深刻变革,广大青年应该坚定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1919年到2019年,广大先进青年与党同向同行,造就了无数传奇与神话;百年峥嵘岁月,与党共渡众多激流与险滩。在民族复兴的征程里,我们以精魂筑梦。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不变的是爱国的热情、永续的是奋斗的坚定和执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多种场合强调“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多次肯定广大青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多次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青春令人萦怀,朝气催人奋进。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拼搏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百年前的号角悠远绵长,新时代的鼓点激越响亮,回首过往,我们誓言不改;立足当下,我们重任在肩;展望未来,我们的前景将更加辉煌。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大旗,把个人理想奋斗融入到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才是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宽广正确道路。广大青年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五四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也是对五四先驱最好的缅怀。在五四百年之际,让五四运动定格在我们的内心,让五四精神成为我们国家与民族的集体记忆。因为创新奉献正青春,砥砺前行正当时。
(吴满意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丽鸽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报道链接:http://marx.cssn.cn/mkszy/yc/201905/t20190501_4873744.shtml
编辑:何易虹 / 审核:陈伟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