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月16日,学校召开“课程思政”推进暨校级立项项目建设进展交流报告会,各学院(部、中心)就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及“课程思政”校级立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出席会议,各学院(部、中心)分管教学负责人、“课程思政”校级立项项目负责人、教务处相关人员等60余人与会。教务处处长黄廷祝主持会议。
在2018年9月召开的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学校明确要求,各教学单位要主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每个教学单位都要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堂。2018年11月,学校发布《关于开展2019年“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建设立项的通知》,启动实施“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建设改革试点立项工作,经教师申请、教学单位推荐、专家组评审,“电子电路基础”等41门课程纳入首批“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建设计划,希望通过示范课的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课程思政建设。2019年1月,学校出台了《电子科技大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试行)》,5月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通知》。
上述课程立项之后,建设进展怎么样?各教学单位在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又有哪些实际举措?各教学单位在报告交流会上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
“课程思政”建设亮点纷呈 既有“规定动作”又有“多元探索”
会上,各教学单位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立项课程如何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撰写体现“课程思政”改革思路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教学文件,明确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最终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改革经验。
材料与能源学院负责建设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互联网+新材料与新能源前沿导论”“化学与人类”三门课程,按项目建设要求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完善。
“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课程组精心设计PPT课件,将思政教育案例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并将课外实践与课内教学进行多维度融合,真正形成育人合力。
“全球化时代的环境问题”是资源与环境学院负责建设的一门核心通识课程,该课程以“融入党的生态观、保护地球环境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政策、中国智慧和责任担当”为建设思路,对课程教学大纲的总体思路、章节安排、具体案例等进行了全面完善和修订。
医学院切实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多次组织课程思政专题讨论会,以“崇德尚医”为核心,将课堂教学与“人文医学”“医学道德”“医学风尚”等有效融合,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上进行精心设计,在专业学习中处处渗透思政元素,实现在专业课教学中全面覆盖课程思政,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专业过硬,更具有大爱与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医学人才。
“知识产权管理”是经济与管理学院负责建设的一门核心通识课程,该课程已完成教学大纲及教案的修订,并开发了思政主题系列教学案例,同时该课程还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将电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课堂与课下、网上与网下、校内与校外”三结合。
校院两级“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通过深入总结已有工作经验,并广泛开展调研,出台了《电子科技大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实施保障”四个方面、八大抓手,对全面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工作目标: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形成各类课程、资源、力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各学院(部、中心)是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责任单位。报告交流会上,各教学单位不仅就“课程思政”校级立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报告,还报告了在院级层面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总结前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启动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课程思政’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通过“有目标”“有组织”“有要求”“重过程”“给经费”“入考核”等六个方面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
自动化工程学院出台《自动化工程学院关于建设“课程思政”试点的实施方法》(讨论稿), 明确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具体细分工作任务和实施保障。学院通过自顶向下的设计,持续狠抓落实,构建了“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四位一体的学院“课程思政”改革体系,形成了“课内课外-教学实践”的多维度融合思政育人的“新天地”。
物理学院着力加强“课程思政”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通过“组织保障”“机制保障”“资源保障”以及“激励约束”等方面保障“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与效果。
格拉斯哥学院立足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构建了“五位一体”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学生评价”五个方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四大举措”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化
日前,学校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通知》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通过“四大举措”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第一,全面启动“课程思政”院级示范课建设,进一步落实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明确要求每个学院对每个专业至少立项2-4门“课程思政”院级示范建设课。第二,持续加强对已立项“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建设项目的质量检查,真正树立“标杆”,挖掘典型。第三,启动第二批“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建设,通过扩大校级示范课建设项目的覆盖面,切实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第四,持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交流活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征集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典型案例,深度挖掘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要求各学院(部、中心)定期组织老师开展“课程思政”交流活动,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和课程教学情况等,建立并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案例库。
申小蓉指出,全面加强“课程思政”是落实“2019年度书记校长年度履职亮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学校近年来抓“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明显,接下来继续加强研究与总结,要从点到面形成体系,并强化顶层设计的牵引作用。她说,每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每位老师都要承担育人责任。要坚持各类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充分发挥思政课程显性思政教育功能与其他各类课程隐性思政教育功能的协同效应。
黄廷祝表示,“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不在于新开一门课,也不在于新增设一项活动,而是通过典型案例等教学素材的合理运用,结合各类课程特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将思想政治之“盐”溶入学校教育之“汤”,是所有课程要实现的育人要求和责任。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重在挖掘“课程思政”建设的优秀典型,以发挥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编辑:李果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