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月23日,“Leader说”论坛第四期在清水河校区经管楼报告厅举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廉思教授、电子科大巫江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学者代表李冠億同学、“四川省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代表夏鋆同学、电子科大“立人班”代表李智琪同学与全校立人班学子共话“青年新世相”。
时代与青年
论坛伊始,5位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发表了演讲。“青年的特点并不是一个时代青年群体的简单相加或者线性组合。”廉思教授从时代变化阐述青年的使命,他认为,100年前的五四运动,青年的使命是救亡图存,当今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是强国的一代。
巫江教授从个人的成长见证来阐述时代与青年的关系。他说,改革开放以来,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方式从“想吃肉”到“多吃肉”到“健康饮食少吃肉”。现在青年的生活更是现实与虚拟结合的世界,青年的思想变得更多元也更自信、独立、自主。同时,在全球化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新时代的青年也要面对新的压力。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的李冠億同学分享了他的个人经历。他在与同学们针对《巴黎协议》共商气候变化问题时看到了当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在苏世民书院与同学们进行跨国家跨文化的交流和学习,都让他感受到当代青年是积极而充满希望的。
“主旋律的价值观其实不需要刻意灌输,只需要我们用合理的方式去唤醒。”夏鋆同学认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状态是自信的,在价值取向上是自悟的,在实际奋斗中是自强的,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为这个时代作出了贡献。
李智琪同学结合自己的家庭、高中结识的一位优秀学姐的故事、大学的“立人班”生活说,当代的青年是有担当、有理想的。
青年的变与不变
谈到历史长河中青年人应该传承与发扬的品质时,廉思教授提出要从“变与不变”来看待。他认为,不变的是大家对向上流动的渴望和对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与表达,变的是表达的载体在不断更新。“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是不变的,没有垮掉的一代。”
巫江教授从他在中英两国读书和做导师的经历告诉大家,青年人“勤奋”的特质一直在传承。
李冠億同学分享了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的感悟,他认为,青年人不变的是对前人优秀品质的敬佩和传承,只是时代不同,青年人的角色和使命会有所不用。
夏鋆同学则分析了青年人的躁动和迷茫中,他认为不变的是青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希望为国出力的抱负,变化的是不同时代带来的不同的大环境。他说,当今青年的迷茫与躁动来自于选择太多,“如何定义自己的标准是当下青年最重要的品质。”
李智琪同学从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到当今新一代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出发,认为“不变的是爱国热情和品格,变化的是当代青年人在当今时代中的视野”。
青年的机遇与挑战
廉思教授认为,新一代青年人的权威生成方式在改变,大家更追求价值取向的趋同,而不是简单的权力地位。“鼠标每秒按1-2下的人和按3-4下的人思维方式不同,青年的‘升级’很快,其实是给我们这一辈人带来了挑战”,但廉思教授也相信,新的问题也会有新的方案加以解决。
巫江教授提出,在信息化时代,伴随大量信息而来的是对未来的迷茫,“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从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中挖掘有用的信息,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
李冠億同学结合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神的英雄故事来诠释青年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流浪,不断去挑战自我,最后收获更多的领悟,这便是青年人的成长。
夏鋆同学认为,“小确幸”“佛系”“丧文化”是需要改进的状态,青年人应该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成长。
讲座的最后,听众同学们与嘉宾就青年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将通过以“Leader说”为代表的多项领导力教育精品活动,提高我校学生领导力,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学术精英、行业菁英和创业英才。
编辑:李果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