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初审工作于近日完成,航空寒天学院师生的作品“地空协同全自主飞行倾转旋翼无人机项目”成功晋级全国终审决赛,这也是我校唯一晋级决赛的科技制作项目。决赛将于11月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展开。
航空航天学院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自今年春季启动本竞赛以来,在校团委的精心组织下,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指导教师团结协作精心备战。学院报送的两件作品经过学校校级选拔赛(获特等奖)、四川省省赛“网评”、省赛终审决赛、现场答辩等环节,最终从全省终审决赛的607件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四川省科技发明类一等奖,最终成功晋级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网络初评环节。
近一段时间以来,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打造一流新工程教育体系”为目标,学校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借新工科建设东风,绘科教融合蓝图。在前期新工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航空航天学院全面谋划、深入推进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建设和改革,快速推进新工科建设和科教融合特色项目实施,蹄疾步稳,持续夯实工作。
以本本科业为牵引,构建“平台+载荷+系统”三足鼎立的“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为特色的新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以教育部新工科建设为指引,契合“新航空航天”人才需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将以能力知识“新结构”和人才培养“新模式”课程教学“新体系”为特色的“新工程人才培养体系1.0版”提升到2.0版。按照“突出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交叉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全面建设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类“金课”(线上+线下+混合)。
以本科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成果为基础,探索以“知识发现,技术发明,工程发展”为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索在课程中引入实际工程和社会生活问题,培养基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探索技术发明,同时牵引跨学科知识的深度学习。通过课程体系设计和工作机制建立,衔接课程与竞赛、科研和双创,推动工程发展,为学生打下高水平竞赛、科研与创新创业的基础。深入开展科教育人项目,以教师前沿研究拓展学生视野,助推本科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高度。
以本专业建设的合作体系为支撑,打造以“大师、大平台、大项目”为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品牌。依托学院专兼职人才优势和科研实力,锻炼一支以航空航天领域大师为核心带头人的教师队伍,加强科研反哺教学的强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教师空天情怀,在高水平研究和教书育人方面有强大定力,既要注重科研交叉创新,在源于工程、高于工程和用于工程方面下功夫,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又要全面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模式、方法和体系,主动练好培养高水平精英人才的内外功。提升科教/产教融合实习基地的造血功能,构建人才培养大平台,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创新训练,依靠综合创新大平台,筹措科教协同育人大项目,激活院所企协同育人活力,促进科教融合项目与科研创新课程的深度,使本科生的实习实训进入科研主战场,毕业设计“接地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和院所企规划共建空天技术特色专业课。
学院学科竞赛工作全院一盘棋,备战工作得到学院各系、学生科、教务科、实验中心大力支持。
相关链接: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编辑:卜一珂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