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9月17日下午,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办的“秩序-新媒体艺术展”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艺术馆隆重开幕。学校校长曾勇、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出席展览。
此次展览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办,电子科技大学王承云教授为展览策展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钟舒副教授为展览学术主持。学校学工部部长钱云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刘惠主任出席开幕式。
寄语科技艺术融合发展,祝福母校63周岁华诞
申小蓉为展览开幕致辞:“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两者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艺术家白小墨讲述了在母校建校63周年之际举办展览感言。钟舒副教授认为“本次展览提供了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科技媒介主导下的艺术新范式,是声音、音乐、艺术、技术的交互体验,亦是机械与生命的深度联姻后的艺术表达。”
曾勇校长宣布秩序-新媒体艺术展正式开幕。
曾勇校长
申小蓉副书记
王承云教授
艺术家白小墨
钟舒副教授
校友作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碰撞
现场展示了《进化》《万物》《行星》等作品,体现了创作者白小墨程序员的严谨推理、艺术家的形式美学、哲学家的严肃思考与科学家的求知好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碰撞的智慧火花。
《进化》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子机械与音乐装置作品,使用了64个步进电机制作出32套电动伺服转向平台,配置可360度全域旋转的喇叭,利用计算机编编程自动生成控制指令。《进化》画面审视冷峻,二分之一偏上的视觉分割线与犹如黑镜的喇叭,时而群体转向,时而分组演绎,体现了人与机器对峙的视角张力。
《万物》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易经》,由声音、投影光幕和激灯光共同构成。红色激光灯装置穿过不断被解构重组的易经密码幻象,象征着把混沌世界一分为二,从此在一(光)生二(阴阳两极),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循环往复。
《行星》是计算机实时生成的视听艺术作品。艺术家使用算法生成计算机影像,并且与同为算法生成的音乐实时紧密交互,五个球体在噪声背景下呈现不同面像,大胆展示一个由数字和程序构成的世界。
学生作品:i-Art新媒体交互辅修专业绽放光彩
成电师生的两件作品在展览中获得好评。
《不学无术》是电子科技大学i-Art新媒体交互辅修专业学生作品,由王承云、刘国庆老师指导完成。同学们运用C4D 、AE等软件制作了一系列动态短片,模拟角色骨骼动画,并利用摄像机路径录制并用于后期的动画渲染,体现了成电学子内心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
《穿越古琴》是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谢宁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同学们通过虚拟现实的技术手段,将传统古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构建古筝沉浸虚拟环境。曾勇校长现场使用穿戴设备拨动虚拟琴弦,感受虚实融合的互动体验。
开幕式当天同学们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探讨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话题。
正如王承云教授在展览前言中谈到的,“科技与艺术就如同人的左脑和右脑,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并非对立,归根到底,它们都是为了解放人类的思想而存在。”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激发电子科技大学学子们对科技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编辑:杨棋凌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