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消除贫困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毕业后要把这些经验带回我的祖国去,帮助人们像中国的老百姓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从贵州岑巩扶贫一线回来之后,15名来华留学生的思维仿佛被“激活”了。
10月17日是我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这天,电子科技大学组织了15名来华留学生扶贫志愿者,深入学校对口扶贫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参观考察并开展义务支教活动。
电子科技大学自2013年起对口扶贫岑巩县。7年来,学校结合岑巩实际和学校优势,深入探索“电子信息+精准扶贫”模式,推动岑巩的产业、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对口扶贫的做法和成效,给来华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来了巨大的启发。
学校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始终将扶贫作为人才培养的大课堂、作为干部作风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抓手,坚持将“扶贫日”打造为集中宣传扶贫开发工作的窗口,开展国情教育的平台。今年,学校首次将扶贫实践活动覆盖来华留学生,首批组织了15名来自非洲、中亚等国家的留学生深入扶贫一线参与体验。
在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熊彩东的带领下,留学生实践队首先来到学校定点扶贫的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慰问驻村已有近3年零8个月的塔山村第一书记赵冰,了解了近年来塔山村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快速脱贫出列的过程,以及“智慧养猪”等扶贫项目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的良好效果。
留学生们还参观了扶贫干部的办公室和宿舍。看到驻村干部简陋的生活条件,留学生们对他们舍弃大城市的舒适生活投入扶贫工作的奉献精神纷纷点赞。来自尼日利亚的学生会主席Pachigo说道:“中国有这么多和我们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积极地投身到扶贫工作中来,这让我们很佩服。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驻村干部的引领下,留学生志愿者深入学校定点帮扶的贫困户家中。在学校老师的翻译下,留学生了解到,在岑巩县政府和电子科技大学的帮助下,近年来村子里有了很大变化,所有人都喝上了自来水,村子的公路也修成了水泥路。老人家的房子以前漏水,现在也得到了修缮。
在塔山村,留学生志愿者走访了村子里的幼儿园,参观了电子科技大学捐赠的计算机培训室。令他们感叹的是,村子里的教室条件要远比村委会办公室的条件好。来自印尼的学生Cin Cin表示:“中国政府真的很厉害,给农民很多支持政策,解决了贫困人口的住房、吃饭、饮水、教育、医疗问题。我的家乡还有很多地方没有通电,生活也很不方便,我们需要好好向中国学习。”
留学生志愿者还分成8个组,深入到8所中小学,为当地学生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英语课。此前,这里的学子通过电子科技大学的“空中课堂”项目,与千里之外的“洋老师”做过在线交流,这一次,“洋老师”来到了他们身边。留学生志愿者在各自支教的学校受到了热烈欢迎,中小学生和留学生志愿者积极互动,有的学生为志愿者佩戴了红领巾。
来自巴基斯坦的Ali说,“今天我来到这里,为中国乡村的扶贫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想这就是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吧,大家同在一个地球生活,相互帮助,共同发展。”
编辑:王晓刚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