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2019年10月23日出版的《中国妇女报》刊登题为《青橙奖百万奖金获得者,青年“科研学霸”高联丽:让机器的视觉认知能力向人类逼近》的专访,深入报道了阿里巴巴达摩院第二届青橙奖获奖者、我校计算机学院高联丽副教授。
“我的科研工作是让机器人像人一样,而我的教师工作是让真正的人能成长、会创新、有收获。”
近日,阿里巴巴达摩院揭晓了第二届青橙奖获奖名单。青橙奖只颁给35周岁以下或博士毕业6年内的青年学者。去年,仅有9位青年学者符合要求获奖。
今年,10位来自信息技术、芯片、智能制造等基础研究领域的青年科研学者,获得了这一奖项,他们将获得达摩院提供的100万元人民币奖金和全方位的研发资源支持。其中,奖金由获奖人自由支配。
10位获奖科研学者中,有两名女性。今年32岁的高联丽,便是其中一名。
高联丽,2009年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读博。2014年回校任教,担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副教授。
从其博士学习开始,至今近十年,已累计发表论文82篇。电子科技大学官网上介绍,其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共计49篇。
有哪些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呢?官网列举,如CCF A类会议,即中国计算机协会最高级别会议;IEEE,即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是目前美国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会员遍布160多个国家;CVPR,为IEEE举办的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顶级会议;ACM,创立于1947年,世界上第一个科学性及教育性计算机学会;AAAI/IJCAI,即美国人工智能协会……
“太厉害了,一般科研学者,如此年轻,能在这些级别的机构发出一两篇来,就已算是了不起的谈资了。”一位业内人士评价。在其学科中,全国范围内,高联丽已是名副其实的青年“科研学霸”。位于电子科技大学的创新中心大楼,高联丽的办公室里,一束黄白色插花,摆放在屋子正中央的小茶几上,让办公室显得生机勃勃。
高联丽,白色帽衫、浅蓝色牛仔裤、运动鞋、高马尾,一边面对着工作台上的两台电脑,一边和自己的学生轻声交流。若不是早知她已是带有十几名硕士生、博士生的副教授,走在校园里,一定会被认为只是名普通学生。
“当年选学计算机,只是因为觉得学这个超酷。”“目前,机器能代替的工作,都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强的工作。就像‘奔跑吧兄弟’节目里某一期中,播出的一个送牛奶的机器人一样。高度复杂或者需要创新力很强的工作在短时间内还很难实现。”
高联丽的语言,活泼有活力。正如她所说,她只是个普通学生,大学时和很多女生一样,喜欢追韩剧、玩游戏。现在,她仍旧爱聊天、爱看电影、爱逛街……
在她看来,人工智能是个交叉学科,包括计算机、动力学、物理学、电力学、脑科学、生物学……最终目的是实现让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和创造,为人类服务,让人类生活更便捷。
“她让机器的视觉认知能力向人类水准逼近”,这是阿里巴巴达摩院在青橙奖颁奖会上,给予高联丽的颁奖词。
虽然常常是一年有近二十个项目同时开展,还要高质量地兼顾教学工作,高联丽也不愿太强调她工作繁重,每天要工作多少时长,她更看重的是“平衡”,并倡导要快乐科研——“身体健康第一,快乐排第二,第三才是科研。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去搞科研”。
或也正基于此,面对时下各大企业对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开出的高薪待遇诱惑,高联丽仍选择留在学校。
她说:“做一名快乐的科研工作者和快乐的老师,都是我向往的,而这两者是可以做到有机统一不冲突的。这或许将是我未来的主要角色。”
普通学生
记者:您是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去留学读了博士?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学霸”吗?
高联丽:我只是个普通家庭的普通学生,出生在四川省雅安市,成绩没有一直名列前茅,名列前茅的都去清华北大了。大学毕业直接申请读博士,主要是因为我那时对自己有了较清晰的规划,决定以后要在计算机领域深造下去。
记者:但读博士还是4年就顺利毕业了?
高联丽:总体比较顺利,但是过程还是很艰辛的。比如, 读博刚开始时,如何和导师清晰流畅地沟通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导师一般都很忙,我和她沟通见面的时间每次也就几分钟。刚开始需要用英文在两分钟内清晰描述出自己想做的课题,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
本质上,我认为读博士是一件很难的事,我觉得博士能读下来,生活中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了。
印象深刻的研究
记者:您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有何应用?如何理解机器的视觉认知能力?
高联丽:我是做基础科学研究的,偏向于理论基础研究,所以它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是每一个科研成果都能立马运用于实践。
目前在3到5年内的研究方向是跨计算机视觉和人类自然语言。通俗地讲,就是让机器不仅有视觉,还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实现让计算机去模拟人类,把看到的东西用语言描述出来,当你问它问题时,它能把它看到的东西回答出来。
这个成果未来可运用在盲人产品上,跟随盲人出行,这样的技术便能把它看到的美丽风景用语言描述出来,说给盲人听。但我其他方向的研究如分割等技术,是可以应用于医学图像的研究,支持医学诊断系统。
记者:在您过去近十年的科研中,有哪些科研项目让您印象深刻?
高联丽: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目前还没有成功突破的问题。比如我现在和学生做的一个关于让计算机识别闹钟,并准确地说出时间的这个研究,目前已经进行了3个月了,进展相当缓慢,刚才看到的实验结果还只是准确率15%。
这项研究中,首先需要让机器人能定位到墙上有个闹钟就很难,再细致到分针和秒针,一横和一竖,难度成几何倍上升。这些在人类看来是很简单,但在计算机里就是“01”“01”。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目前的样本数据集合非常少,导致这一研究更加的艰难。
记者:做一个科研项目都这么难,您是如何做到这么高产又高质量的?
高联丽:时间累积出来的,产出一定和你付出的成正比。计算机领域的科研是一个拼体力和脑力的工作。
目前人工智能处在风头上,技术两个月就迭代一次,天天读文献必不可少。其次,我们需要定位什么关键性问题还没有解决,之后制定解决方案,然后编写大量的代码验证方案的有效性。有的研究需要反复一百多次实验,有的可能相对少一些,三十几次吧。最后,我们需要把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论文的方式总结展现出来。期刊论文从科研开始到发表,周期一般在一年以上。
快乐科研
记者:“青橙奖”奖金100万,准备怎么使用?
高联丽:先请学生吃饭,然后带父母旅游。其次是现在我的工作中遇到一些瓶颈,关于教育专业的知识还有些缺乏,我想去补一下。
博士毕业回国后,便回到母校当老师,我原以为当老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但后来才发现,我们更需要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挫能力、规划能力等。我会拿出奖金的一部分用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项学习中。
我想去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喜欢当老师,我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我觉得当老师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我给我的学生说,有一天,你们每个人都比我厉害了,我就觉得我成功了。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当老师的?
高联丽:成为老师后。原来我做科研很快乐,所以选择回到学校,学校能给我提供单纯的环境做科研,后来我发现当老师也很快乐。我的科研工作是让机器人像人一样,而我的教师工作是让真正的人能成长、会创新、有收获,教师工作更有切实的成就感。
报道链接:
http://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10/23/064189.html?sh=top
编辑: / 审核: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