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12月12日,学校召开2019年深造工作总结会。会上,格拉斯哥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等四个学院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新闻中心整理出四位代表的发言稿,以飨读者。以下为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刘科的交流发言。
我今天的汇报题目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选择这个题目源于两点?我们知道,一个单腿或瘸腿的人,无法走的更远、走的更好!深造工作也一样。要做好深造工作,需要教务、学工的齐头并进,一个都不能少。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为同学们创造深造条件、提供指导,更重要的,是增强他们自身的竞争力。
根据命题作文的要求,下面我从一个教务工作者的角度,介绍教务工作对深造工作的促进。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数据。近三年来,学院总体深造率都在70%以上,逐年向上,去年和今年均超过了75%。但我觉得,更为可喜的是2个变化。通过到C9高校保送生,以及到C9高校深造的总人数,呈现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通过特保,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人数,也在增加。
这些数据说明,我们的深造工作,在量变过程中,也在发生着质变!接下来,我从三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帮助同学们立大志
经历了高三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经历了高中老师、家长们连哄带骗“高中好好学习,进了大学就轻松了”之类话语的大一新生们,往往是茫然的,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所在?虽然有着辅导员们的谆谆教导、苦口婆心,但我们在问及考研原因时,常会得到“我看别人都在考,所以我也考了”这样的答案。这样回答的同学,是其中的幸运儿,但更多的,因为目标的不明确,而中途放弃。
求其上者的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唯有志存高远,方能风行天下。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一直是自动化学院的愿景,帮助同学们早日树立“追求卓越,以去风景那边独好的国内外名校深造为目标”也就成为了我们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积极的邀请学院的杰出人才,如我们的汤浩教授,国家发明奖第一完成人田书林、程玉华教授,李福深、张琼教授等大牛,通过学术能力提升计划、教授开放日等多种形式,近距离与同学们接触,面对面的交流,鼓励同学们立大志,树立远大目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接触同学们的过程中,一时的打鸡血是不够的,但天天打鸡血,又可能成为婆婆妈妈的碎碎念。
课程思政工作开展为我们提供了途径。在与同学们接触时间最多的课堂教学环节,通过分享专业科学家们的成长历程,通过科技进步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案例宣传,使同学们在意识到振兴中华,我辈担当的同时,也意识到,志存高远,更要力行,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样的引导使得近三年来,我院赴C9学校深造人数53人,其中,直博11人,较以往有了大幅增加。
二、教学设计,帮助同学们夯实基础
考研的过程,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对手是时间和毅力。
一天24个小时,对谁都是公平的。但考研过程中的复习、补习班、模拟题、复试等,往往让大家觉得时间不够用!课程和毕设的存在,更是将可用时间切割的支离破碎。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构,制定了更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综合课程设计等时间自由度较高的实践环节比例,并将其放入第7学期,而将以课堂教学为主,时间固定的授课环节减少并提前,从而使7学期的课堂教学学时大为减少。
对毕业设计,我们进行了改革,将选题时间安排到第6个学期末,初期检查时间安排到9月初,中期检查时间安排在第8学期初,有效的避开同学们的备考、复试时间。
课堂教学环节的前移,改变了原有课程体系大一大二紧,大三松的局面,也使同学自主安排和利用时间的能力得到提高;毕设的改革,除改变节点时间外,还伴随评价体系的修改。改革后,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分别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20%和30%,且更加严格。过程考核比例和难度的增大,促使同学们合理规划、安排时间,利用暑期时间提前完成开题工作,利用寒假时间,弥补因为考研耽误的进度。
大家往往认为,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应该是拉分项,考高分理所应当,轻而易举。以往,抱着同样想法的同学们,往往是考前一个月才着手准备专业课,结果却不甚理想。
到底一个月的时间够不够?够!但前提条件是专业基础够扎实。
为了夯实同学们的专业基础知识,我们围绕信号与系统、电子测量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课,构建以省级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小班授课、小班研讨等教学方式,使同学们接触专业前沿,激发学习兴趣,夯实专业基础。
此外,我们还积极组织课程组的老师,面向学院各年级开展专业课的辅导答疑,及时梳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能力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
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一直是工科导师们的最爱。让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成为被导师喜爱的类型,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首先,我们减少课程中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比例,取而代之的是课程设计或实践性更强的实验课程,给同学们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第二,在与上交、北航等院校老师的沟通中了解到,有竞赛经历的同学竞争力更强。例如,今年6月,我们的测控专业接受工程认证专家的现场考察,天津大学的一位教授,在考察我们的智能车竞赛队时,就直接向的队员发出,希望去攻读他的硕士研究生。为此,我们组织教师,成立了专门的竞赛指导小组,鼓励并为参加竞赛的同学提供指导。近三年来,学院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人数、因为竞赛成功特保的人数持续增长。
第三,工科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会干活,不会总结。通过学术能力提升计划,雄鹰班1对1导师制、科技论文写作指导、讨论课、课程设计成果展示等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同学们总结表达的能力,提升写作水平。近三年,学生发表论文数量持续增长,因为高水平论文获取特保资格的学生人数实现了零的突破。
通过我们的举措,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两个方面还进一步加强。
教务和学工在融合,但如何使我们教学工作中更大的一个群体,所有的教师,与教务、学工深度融合在一起,架起与国内外名校之间桥梁,进一步提高学生深造工作的品质。
通过各种指导,老师与学生们的联系更紧密了。但也使不少学生更感恩成电,愿意成为成电制造,实现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无缝衔接。鼓励他们,使他们目光更远大,走到更远的地方。
以上是我的汇报,最后,衷心的感谢一直帮助和支持自动化工程学院的领导、职能部门和学院。谢谢大家。
(整理人 卿晗 学生记者团 王旭)
编辑:卿晗 / 审核:卿晗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