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物理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聚焦五发力”,以更强烈的目标意识、问题差距意识和使命担当意识统筹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开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主题教育期间,学院党委以“物理学院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和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研究”为题,坚持大视野聚焦、小切口破题,从“十大育人”的具体举措和实践出发,深入课堂、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师生员工零距离交流,切实开展调查研究与整改落实,推动“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逐步完善和落实落细。
聚焦课堂内在建设,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发力
推进挑战性课程、新生研讨课、探究式小班课程等研究型课程建设。通过实施“融入科教融合教研成果,建设优质专业核心教材与课程体系”“增设与研究生课程衔接的高阶课程”“新开人文赏析、新生导论类核心通识课程”“设置专业方向与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新建挑战性课程,优化课程与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等举措,形成了物理专业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大类培养方案。2019年认定校级挑战性示范课1门、立项4门、研究型课程2门、探究式小班课程1门。
着力推进“五层次、两方面”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教学改革。鼓励拔尖学生到国外知名高校深造,进入世界科研主流领域和拔尖团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组织学生到世界著名大学开展中短期项目合作或短期交流;建设以“国际科研项目合作为牵引,促进科研团队、教师、学生国际双向科研合作交流”的高水平国际伙伴关系平台;邀请国际著名高校的知名教授到校开展暑期小课程;组织国际学术会议或邀请国际知名教授到校开设学术讲座”五个层次;在“校所、校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享师资和教学资源平台”的联合办学和“校企、校地共建高水平科研实践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基地” 的联合基地建设两方面,构建良好的国内外合作交流氛围。
积极应用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在爱课程网上线4门课程,其中2门推荐申请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大学物理》在线慕课选课人数近万人。
聚焦科学研究训练,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上发力
探索以“项目为驱动”的科研训练模式,实施“科教融合”的教改实践。以优质科研团队、科研骨干师资为支撑,以“融通型”、“贯通型”两类科研实践项目为驱动,以形成科教融合型教材和在线精品课程为重点,探索融通小班课堂研讨和课后科研实践环节,形成可推广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的科教融合教学改革。为支撑科教融合教学改革,学校设置了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选修等课程、课程群的“首席教授”、“骨干教师”等校级“关键教学岗位”,学院配套制定了参与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力推动了“导师制”的实施。计算电磁学团队组织实施本科生进实验室计划,开展“本科生学术训练选题介绍会”,共计120余名一年级本科生参入选题,覆盖率60%。
全力推进学生科研实践平台建设。鼓励向实验班学生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校院共建科研实践平台、科研团队实验室;建设校所、校企联建学院“实验商店”;建设学院“创新实践与科技成果孵化实验中心”;推进校企、校地高水平科研实践基地与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建设,切实推进学生科研实践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做实创新与成果转化实验室。建立应用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向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开放面向实际市场需求的准产品型课题,搭建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研究小组,并由专门指导老师进行实践训练指导,大力助推应用型创新人才成长。全院参与实践训练的学生超过100人,成立了20余个研究小组。2019年学院本科生合计发表了SCI一区科研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同时,学院与部分科研院所及公司建立了学院级的应用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实习机会,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
聚焦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发力
做精学院创新人才拔尖计划。以“建立创新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电子信息学科的拔尖人才”为宗旨,实行校所、校企、校院多方协同培养精英人才模式,培养宽口径专业面向能力与专业特长相结合,宽厚数理基础与电子信息创新能力相结合,全面综合素质与领导力相结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学院持续开展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理基础学科”等拔尖人才培养探索,尝试了“两制” (导师制、淘汰制),“三化”(国际化、小班化、个性化),以及科教融合、课程与教学环节融合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等多方面、多环节教学改革。2015级毕业特区班成效显著,深造率100%。
积极践行社会实践。梳理整合校内外资源,探索实践育人工作新机制。以微尘志愿队为依托,2019年累计开展校内、校外多类别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覆盖人数1200余人次。其中,面向“三区三州”地区积极开展暑期扶贫实践活动,其中甘孜科技&教育扶贫实践队荣获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队。
全力指导学生竞赛。成立学科竞赛指导小组,对参赛学生、团队进行一对一指导, 2019年度本科生科技创新竞赛国际级获奖25人次,国家级获奖16人次,省部级获奖23人次;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比例达100%。由学院指导的学生代表队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一等奖和四川省第五届大学生普通物理知识竞赛特等奖。
聚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上发力
制定“三全育人”考核奖励机制,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对“三全育人”先进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对指导学生发表SCI论文的导师、获得校优院优的班导师、发表高水平教研论文的教师、参与教学竞赛的教师进行奖励。
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师德固本行动,开展师德规范教育、师德榜样教育,加强党员理论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教师入职和发展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工作,形成全链条、立体化的教师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和育人能力培训体系。
夯实党的基层基础,开展“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专项整治。把党支部的全面整顿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深入分析症结,精准靶向治疗,分类指导、整合资源、集中整改,促进党建工作与“三全育人”深度融合,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前在形成学院党委教工党支部建设情况自查报告的基础上,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制定一系列整改措施并确定学院责任领导,督促落实。各师生党支部通过支部书记述职、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完成民主评议党员。
聚焦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在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上发力
充实完善其他课堂。通过“学院党委—党支部—党员”、“辅导员—班委—寝室”和“分团委—团支部—团小组”三条主线,加大第二、三、四课堂的充实完善。以学生领导力培养为依托,在课后时间及其它社会生活环节,通过加大德智体美劳育的建设和各种形式的社团等培育活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实现“三全育人”和思政建设目标。
扎实推进文化育人。主题教育期间,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牢记我的入党初心”主题党日活动,“青春畅想,科研报国”系列征文活动,制作“国旗在我心,我看七十年”系列微视频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快闪活动,“我爱你中华,我爱你成电”优秀视频、摄影、绘画、书法征集与展示活动,夯实主题教育思想基础,推进主题教育入脑入心。以“万物究理”微信公众平台为主阵地,开创“Phyman知、行、趣、评、看”五位一体模式,效果显著,已吸引4933人关注。2019年度继续获得优秀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优秀网络文化建设工作者和优秀网络文明传播使者称号。
坚持服务育人理念。秉承服务育人宗旨,把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守初心,矢志一流担使命”,深入师生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多措并举推进主题教育见实效。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清水河校区学生办理教务相关手续的困难,学院教务科立即改进并落实双校区业务办理机制,每周固定时间安排专人在清水河校区集中学生处理各类问题,以加强清水河学生的管理,为师生谋福利,为学校、学院发展尽责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让学院进一步明晰“三全育人”工作路径,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立起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全领域覆盖、全要素融合的立体化育人体系。未来,学院将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果,继续把思政工作贯穿、融入、结合到学院各项工作,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