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消毒机器人进行消毒作业
近日,由于疫情影响成功晋级“MBZIRC2020全球总决赛”的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机器人战队未能前往阿布扎比参加决赛。但是,战队成员将自主研发的参赛空地协同机器人进行改造,化身为消毒“神器”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虽然准备了两年的决赛没能参加上很遗憾,但是能让我们的研发成果在疫情期间有用武之地,我们也很有参与感,很满足。”战队队长杨方健说。
因疫情错失国际比赛机会
2019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的国际机器人战队通过近两年备战、三轮刷选,成功晋级阿布扎比“MBZIRC2020全球总决赛”,成为晋级决赛的5所中国高校之一。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2月,战队最终未能前往阿联酋参赛。
“刚得知不能去参赛的时候,整个战队的队员都非常沮丧。我们准备了两年,过关斩将才进入决赛,不能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我们的成果很遗憾。”杨方健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当时队员们对全球疫情的认识还不充分,后来随着疫情的发展,大家也非常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
疫情期间,队员们观察到医院、社区、酒店、机场面临繁重的消毒压力,消毒人员也有感染风险。作为队长,杨方健提出,可以将参赛的空地协同机器人的地面部分改装为可携带消毒液的消毒喷洒机器人,协助人工完成社区的喷洒消毒任务,为疫情防控做点实事。
用三周对参赛机器人进行改造
战队指导老师方黎勇回忆,改造消毒机器人的想法提出后,战队便开始线上讨论和实施方案部署,最后决定将地面车等主体设备和配件寄送至杨方健家中,由他进行改造并投入使用。
3月中旬,杨方健收到了本应走上国际赛场的地面车机器人。杨方健的老家在成都市大邑县新场镇,他决定将改造后的消毒机器人在家附近的一个搬迁小区投入使用。“经过了三个星期的方案论证、机械设计与制作、程序编写和调试,我们团队成功将地面全向移动机器人改装成消毒机器人V1.0版本。” 杨方健说。
杨方健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消毒机器人V1.0可以达到携带50公斤消毒液、续航工作两小时的效果。该机器人还具有自主导航与避障、全向自由移动、侧边和尾部同时喷洒的功能。“我们对原本的地面车进行了防水性的改造,这个改造比较简单,就是用木板把机器人包了起来,我父亲也在家帮我锯木板。另外就是给机器人添加了喷洒系统,并且重新做了程序以适应消毒工作。”
机器人基本能替代人工完成消毒工作
4月下旬,经过了改造并调试成功的消毒机器人V1.0第一次走入了当地社区,开始执行消毒任务。“我是从家里操纵机器人走到需要消毒的社区,然后由三名疾控人员陪同在小区的主路上进行消毒。”杨方健介绍,50公斤的消毒液可以喷洒半个小时,一桶喷洒完后,机器人中途会补充消毒液,继续进行喷洒。两小时内基本可以完成小区内所有道路的消毒。
目前,杨方健已经和机器人在当地参与了两次消毒工作,在他看来,虽然机器人还有不少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已经基本能替代人工完成消毒工作。
方黎勇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地面车机器人本身开发出来是为了参赛竞速的,所以底盘很低,并不擅长处理日常生活中复杂的路面情况。另外,虽然团队已经对机器人的防水性进行了改造,但是还相对比较初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版本设计定型将面世
“看到学生们能将参赛作品改装运用到战‘疫’实际场景中,我感到很欣慰。一方面,体现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这也是学校、学院推进新工科教改、探索‘基于真实工程’的工程教育高阶范式的具体体现。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也是希望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服务社会,这次的消毒机器人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方黎勇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
下一步,该战队将会在消毒机器人V1.0版本的基础上,研发智能消毒机器人V2.0版本。方黎勇介绍,目前V2.0版本已经设计定型,不久也将面世。“新的版本升高了底盘以适应日常复杂的路面情况,同时也增强了防水性能,另外在机器人的智能感知模块和相关算法的设计上也更加贴合消毒工作的需求。而且,我们目前也对市面上的消毒机器人进行了考察,我们开发的机器人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
杨方健告诉北青报记者,等到新版本的消毒机器人做成后会首先在母校的校园进行试验,如果效果不错会考虑量产。“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切实地解决一些疫情防控中的问题,让我们的成果发挥一些现实价值。”
报道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20-05/07/content_352784.htm?div=0
编辑: / 审核: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