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学习强国:电子科大老师克服时差云端上课,留学生们刷爆“玫瑰”!
文:王程昕 陶媛 图:田玲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05-22 4789

  给意大利、巴基斯坦、肯尼亚、加纳、阿塞拜疆等十几个国家的36名来华留学研究生在线讲课,计算机学院田玲老师讲授的《移动计算技术(限留学生选)》课程,在“云端”联结起了不同国度、同心求学的学生们。

  她上课时间是晚上9-11节,由于时差的原因,当田玲向大家打招呼“同学们,晚上好!”时,很多同学热情地回应道:“老师,下午好!”正因如此,每周课前,田玲都会细心地至少提前半小时在课程群里提醒学生,以免他们错过上课时间。

田玲.jpg

  《移动计算技术》课程主要讲解移动计算技术的基础理论、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以及相关应用案例,通过理论体系和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这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来华留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因此,她还增加了论文阅读、文献调研、项目报告等方式,以提升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理论实验验证、陈述个人观点等科学素养和工程素养。

精心备课:音频录播与直播教学相得益彰

  正式开始线上教学前,田玲提前两周建立了课程QQ群,为了兼顾了个别无法使用QQ的留学生,她又专门建立了微信群,通过各种群及时通知学生,提前一周进行在线授课测试。

  腾讯课堂、腾讯会议、QQ视频等在线教学平台很多,田玲耐心地一一在线测试,综合同学们的投票意见,最终选取了系统较为稳定的腾讯课堂作为在线教学平台。

  除了笔记本电脑这一必备工具外,她还特意准备了手写板、麦克风、耳机等装备,多方面保证教学互动效果。

  为尽可能减少正式上课时由于网络因素对授课质量的不利影响,对于课程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阐述部分,田玲采用提前录制音频,将录音插入PPT的方式备课。

  这样做,一方面在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上非常流畅,从而极大程度保障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便于因地区网络因素无法及时在线学习的同学自学及课后复习。

  同时,为了第一时间获取学生反馈,田玲非常注重与学生互动,使线上教学也有线下课堂的现场感与真实感。由于是研究生课程,她还准备了很多主题相关论文,上课时跟学生一起阅读讨论。

细心设计:利用生活场景启发学生思考

  为了充分调动留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每次课前,田玲都会精心设计好互动问题,并与助教提前沟通教学流程,以便上课时助教能够根据提示迅速将有关问题发布到QQ群。

  每个问题设置2分钟投票时间,投票结束后及时统计、反馈结果,使同学们将移动网络应用与自身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对其移动中的连通性、可移动性以及相应保障技术产生研究兴趣。

  例如,在第一节课,田玲设计了互动问题:“你多久查看一次手机?”,让学生从“A. 每5分钟看一次;B. 每10分钟看一次;C. 每30分钟看一次;D. 不频繁看”中进行投票选择。

  “晚上睡觉时,你将手机放在哪里?”这一问题,让他们从“A. 在卧室里;B. 在别的房间里;C. 在床旁边;D. 在其他地方”中进行投票选择。

  通过非常接地气的生活问题,瞬间拉近了陌生知识与学生的距离。

  在讲授到具体技术细节时,她又提出“哪个标准的工作距离最长: A. IEEE802.11; B. Bluetooth; C. RFID; D. NFC”等相关互动投票问题,实时检验同学们的课堂学习效果,唤起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总结与思考。

耐心互动:课堂氛围活跃有序

  每节课前5分钟,田玲都会对上节课讲述的重点知识进行简要回顾,让学生们加深记忆与理解。由于无法像线下教学一样第一时间观察所有同学的状态,田玲在讲授重要的知识点时,会放慢语速。

  她会向学生强调这一知识点主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它的重要性如何,吸引他们注意力之后,再开始讲述内容。

  在课上,田玲常常提出一些问题,停顿一些时间,收到同学们的回复后,根据回复情况,评估留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效果,再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

  此外,在腾讯课堂中,她还开放了讨论区,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经常能问到和相应知识点相关的非常有趣的技术问题。

  在最近一堂课中,她讲到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MIP)中Agent Discovery的两种技术时,有同学就问到“在Agent Advertisement为什么不同于传统的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CMP)协议?”

  田玲耐心地回答,详尽地给同学们阐述技术细节,尤其是MIP中的代理发现在传统ICMP基础上增加了哪些内容。通过对比教学,她一方面解答了学生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

  这种课堂讨论,在每次授课环节中,都会有5次左右的交流。她说:“学生们的参与感很强,他们比以往在教室授课更勇于发问和提问”。

  有时候,有同学问了非常基础性的问题,田玲还没来得及解答,其他同学就很快帮忙回答,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田玲还设置了分组学习讨论、研究报告等方式培养留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同学们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结合移动网络技术,开展相关性研究综述;一组四名同学,选取同一个题目,进行技术调研,完成报告及论文。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田玲认为,课程设计可以尽量多引入互动环节。“跟学生的互动非常重要,通过互动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及对重要技术问题的关切点。”

  因此,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并让他们进行投票回答,加强学生的参与感,也能够通过问题反馈了解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

温馨时分:亦师亦友的师生情谊

  每次课间休息时,田玲都会放一些中文歌曲,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比如娓娓道来的《张三的歌》。一些留学生表示,虽然听不懂歌词,但很享受这种轻快曲调,感觉很舒适。还有留学生表示,最喜欢听《成都》,很喜欢这首歌的旋律。

  有些留学生中文不错,会在评论区发表一些简单的中文,关于问候或关于天气,氛围很温暖。

  在腾讯课堂讨论区,每当讲授到一些精彩环节,同学们都纷纷“献花”来表示好评。田玲很喜欢花儿,她也会主动和同学们分享成都的春天,分享春日成电的美丽。

  每次下课都临近晚上十点,田玲也始终坚持跟同学们道晚安。有同学回复说田玲很像妈妈,因为每次只有妈妈才跟他们说晚安。尽管云端相见,但依然能感受到师生间的真诚与用心。

  对这样精彩的课堂,同学们也纷纷表达了肯定和赞美:

  来自加纳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研一学生Doe Daniel Mawunyo表示,在线课程和线下授课基本是无缝衔接,讲解到位,对于问题的回答非常准确。田老师对专业问题和答案的解释及回答都非常好。课程内容非常精确,内容翔实,并附有大量实例。她让在线课堂的互动和教学内容同线下课堂一样,让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我们好像在同一间物理教室里一样。

  同样来自加纳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研一学生Danso Juliana Mantebea表示,课堂的互动交流非常好,非常乐于学习老师分享的一些研究观点,享受这个过程。课程授课很有互动性,我们很喜欢就每一个话题发表意见。

  来自巴基斯坦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一学生Dev Pawan则表示,谢谢田老师教这门课,我很喜欢她讲述的很多实例,这有助于我们理清并认识专业概念。Pawan目前身在巴基斯坦,对我国在疫情期间向巴基斯坦的帮助,他表示了诚挚的感谢,也希望中巴友谊长存。


  报道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8333621178484452901&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comment_disable=1&part_id=18333621178484452901&ptype=0&item_id=1833362117848445290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