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三全育人】自动化学院:精构体系,突出重点,探索育人新模式,开辟育人新路径
文:自动化学院 图:自动化学院 来源:自动化学院 时间:2020-09-16 5331

  编者按:2018年6月,学校确定在6个学院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两年多以来,各学院的试点工作持续深化,积极推进“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学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将“三全育人”切实融入学院各项工作,探索了育人育才和学院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努力构建“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新闻中心将陆续刊发报道,介绍各试点学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自动化工程学院自2018年6月被确立为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以来,确立了依托学院特色,以党建为引领,精构“十大育人体系”,努力解决基层单位“三全育人”的核心关键问题,打通基层学院“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思路。

构建有力机制,建立三全育人体系

  学院凝心聚力,建立健全组织和制度体系,整合已有教育资源和工作队伍,夯实“三全育人”工作基础,确保综合改革工作推进高效顺畅。

b202a3e893c707a29a93e0023026b749_d308e.j

4e1d46cb50d632a0dd0ca642117565cf_d308e.j

  学院党委注重顶层设计,努力构建“三全育人”协同推进工作体系。设立“三全育人”工作委员会,成立课程思政工作组、网络思政工作坊、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委员会等新机构,聘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教师及校外辅导员,建立“三全育人”工作理论指导与咨询工作机制。年终设立学院“三全育人单项奖”。完善工作制度,相继出台《学院“三全育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学院关于建设“课程思政”试点的实施办法》等制度,并将“三全育人”纳入学院四年目标任务重点建设项目及《学院年度党建与思政工作要点》,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三全育人”工作有保障、能落实。

坚持党建引领,形成三全育人示范

  学院坚持党委对“三全育人”工作的统筹领导,形成“党委引领、科室分工、支部联动、党员示范”的“三全育人”格局。

4.jpg

  学院党委聚焦思想和价值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七进”工作,党委委员年均听课量110学时,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的网络课程听课实现了100%全覆盖;坚持班子成员上党课,每学期讲1次党课或思政理论课;编制了学院党委委员联系网,每年参与班级、支部和社团活动上百场;每学期开展“院领导接待日”,“新生第一课”和“毕业生最后一堂党课”等,加强师生交流。

5.jpg

  学院注重党支部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打造党建促育人质量提升的“主力军”。学院每年投入近20万元支持“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十项举措”、党建创新项目和支部活力提升计划,倡导支部建设与立德树人工作有机结合;创办了“党员骨干暑期学校”,强化了优秀党员骨干力量的培养。在学院年度支部书记述职和支部考核中将“三全育人”工作的情况作为支部工作服务学院中心工作的重要观测点,推动“三全育人”工作落地做实。

6.jpg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在行动”主题活动,开展党员“1+1”帮扶共进计划,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表率意识。涌现出一批师生党员模范,如援疆干部朱宏教授、党支部书记先进案例入选者姜书艳教授、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辅导员赵冰、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者本科生赖宜贵等。用多种形式将他们的优秀事迹分享给广大师生,让思政工作生动有力。

聚焦重点难点,探索三全育人改革

  学院的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围绕“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网络育人”三项重点难点展开,积极改革育人模式,探索育人育才工作的突破与创新,建设过程中着力打造精品项目,力争特色工作成典范。

7.jpg

  学院最早启动“课程思政”建设试点工作,构建了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改革体系和学院专业课程核心价值观矩阵,制定《学院关于建设“课程思政”试点的实施办法》,首批精选了三门课程作为学校试点。开展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申报;每学期开展院级课程思政案例研讨交流会,课程组集体备课;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遴选等,逐步实现学院课程思政全覆盖。

  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初见成效,5门校级课程入选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1门课程获校级推荐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全校共5门),田雨老师在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工作会上作经验分享。

8.jpg

  学院努力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成效。修订了科研团队评价考核与奖励分配办法,加大了对育人效果的考察比重;依托年均过亿元的科研经费和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优质科研支撑;特别是依托学院军事科研超60%的特色,创新实施“三项计划”,即面向优秀本硕博学生实施“雄鹰计划”、面向本科生实施“工程实践创新计划”,面向本硕博学生的“学术能力提升计划”,一对一配备导师,引导学生将科研创新与服务国防和国家重大需求有机结合,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有机融合。

  学院科研育人成效显著,1个项目入选学校“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改革专项建设(全校仅5项);2018年-2020年高水平论文数量翻倍增长;2016级学生省级以上科创获奖高达1/3;前往国家重点单位的研究生比例近三年从不到1/3提升至超过50%;西部计划和参军人数在2020年均实现零的突破。

9.jpg

  学院不断完善“网络育人”机制建设,组建学院网络思政工作坊,制订了学院《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平台管理工作细则》、《网络舆情管理制度》。打造特色网络文化宣传平台,注重内容建设,打造特色栏目,努力提高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特别在今年疫情期间,组织线下主题班会82场、开展特色活动21场、专业培训11场、专题讲座30场、发表典型宣传37篇。

  网络育人成效显著,成电automan工作室连续四年被评为“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官方微信“成电automan”连续两年获评电子科技大学十大网络育人平台,微纪录片《爱漫荷桥》获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等奖,获批学校网络文化建设重点课题1项。

注重系统推进,完善十大育人体系

  在重点突破三大重点工作的同时,学院也注重系统推进,完善十大育人体系。

  强化团学组织的育人功效,组建“新青年”思政社团、“雄鹰凌云”思政工作坊、学生党员干部“雄鹰讲师团”,强化青年教师联谊会功能,联名发出《师德师风倡议书》,倡导全体老师做立德树人表率。

11.jpg

  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大学生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思想洗礼,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家国情怀。学院构建了多元化的社会实践体系,涵盖生产实习、挂职锻炼、乡村支教、三下乡、国际交流等多方面。学院本科生社会实践参与率达到100%全覆盖,至微、爱之翼实践队连获校社会实践最高奖“流动杯”,多支实践队获团中央、省级、校级奖励。

12.jpg

  学院不断提升文化育人力度,注重文化传承及氛围营造,打造学院荣誉墙、教授墙、学生宿舍党建“红色”文化墙。持续开展“五四表彰”、“红色经典”阅读、“红歌会”等红色文化活动,开展“一二·九知识竞答”、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活动。每月开展“自动化最美教师”宣传展播,弘扬学术文化。

13.png

  注重心理育人,成立自动化心灵驿站,打造以“画解情绪”培训、“园艺健心”活动和“温暖漂流瓶”活动为支撑的“生命之美”系列活动。建立特殊学生库,形成定期关注机制。两年来,有效干预心理危机80余人次。努力让学生享有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温情化的心理健康指导,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学院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供更加多元、人本的服务。两年来通过开展“工作作风建设年”和“工作质量提升年”系列活动不断提高管理队伍水平,强化育人职能。通过开展“查、改、评、树”专项活动,邀请老党员做机关服务工作经验分享、设立意见箱,开展师生对机关人员满意度调查等活动,使机关管理人员融入学院育人体系。开展教授开放日、教研室开放日等活动,开展雄鹰讲师团巡讲,设置机关党员优质服务示范岗。打造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和宿舍活动室,升级学院党建活动室,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成长空间。

  多措并举扶贫解困,引导学生感恩励志。定期走访学院困难师生,根据需要给予慰问和有针对性的资助,成立针对受资助毕业生帮扶在校生的“自能量”基金,引导学生回馈感恩。

  经过两年的综合改革试点,自动化工程学院积极思索,走在前列,基本建立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不断创新改进路径和方法,育人的氛围和意识逐渐浓厚,成效初步显现,逐渐形成了“三全育人”研究-探索-改进的常态化格局,努力推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亮丽名片。



编辑:李果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