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课程思政】航空航天概论:做好课程思政的“加法·减法·方法”
文:罗莎 学生记者团 代静 图:课程组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10-21 7932

  编者按: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新闻中心推出“课程思政”专题栏目,报道我校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本期介绍2019年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航空航天学院航空航天概论课程的实践探索,希望促进师生读者加强交流、相互启发,更好地推动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新成绩,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天眼”探秘到载人航天,对浩瀚宇宙的探索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航空航天人。航空航天技术是人类拓展和探索大气层及宇宙空间的产物,代表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领域。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专业的重要导论课程——航空航天概论,不仅让同学们可以全面了解航空航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掌握航空航天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还通过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培养了同学们对航空航天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了他们热爱航空航天,献身航空航天,报效祖国的空天梦想。

李滚老师课程图片1.jpg

李滚老师在“全国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坛”上作报告

系统创新:打造“五位一体课程思政模式”

  本课程由航空航天学院的6名专业教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1名思政课程教师组成为航空航天概论课程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课程的最大亮点是构建了“五位一体课程思政模式,也就是构建起了从“无我——有我——无我”的课程思政之境。

  “这门课是按照‘五位一体’的思路,确立一条明确的灵魂主线贯穿牵引全过程,而不是零碎的加入一些思想教育内容或者故事。”航空航天概论课程组负责人李滚老师介绍说,本课程的思政内容由5个方面的要素有机统一组成,一是课程教学贯通中国元素(国家);二是体现文化元素(民族);三是融汇四川元素(故乡);四是融入成电元素(集体);五是引入空天元素(个体或者自我)。也就是说课程思政建设中首当其冲的是要把“我”加进去,或者说摆进去,摆进去的是人的因素。

  “这5方面要素至上而下形成‘超体、体、面、线、点’的有机统一,五位一体构成了教学中组织思政素材的这条灵魂主线。”

  因循这样的创新模式架构,课程的教学工作也进行了全新的教学过程设计。以“融通润”为标准,按照教学论中的教学5环节精心设计,也就是在集体备课、创新上课、全新作业、课后辅导、考核评价五大步骤中浸润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不光是要求学生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对此,李滚老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集体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思政,然后在创新上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课程思政内容,与原理方法、与技术突破、与工程三结合。课下辅以全新的作业设计,在作业中充分体现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课后辅导中注重体现传道受业解惑中的‘传道’层面,铸魂育人。考核评价也创新引入课程思政元素,重点在形成性教育中做足课程思政教育。”

  课程组对课程还有“精准思政”的要求。“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少而精,二是深而精。而“准”则主要从概念讲解、原理理论、方法应用、工程创新以及探索未知世界五个方面得以体现。李滚老师表示:“在他的课程中,精准思政主要表现在精准到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培养标准以及课程评价上”,也就做到了课程思政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故事或看短片。

  课程思政是一种“加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入耳入脑入心是一种“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课程思政也是一种“减法”,必然要求精准思政,忌全忌偏忌泛忌空,忌讳生搬硬套东拉西扯。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方法”:要求融通润,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我”细无声。

  “一句话,我们的课程建设要始终围绕为形成思想育人的内力,固化为品质,入脑入心服务的育人总目标服务,入耳入脑入心是一种‘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李滚解释说。

寓教于乐:引入全面多元的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在航空航天概论这门课程中内容丰富,随处可见,教学案例更是全面多元。从三大航天精神着手,课程组注重将航天精神的内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春风化雨般渗透进同学们心中。

  在课堂上,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传统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面上的内容,更是从老师们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中,深入了解到了航天传统精神的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等。

  此外,课程思政元素还充分延展到探月精神、两弹元勋事迹(如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孙家栋等)、领袖与航空航天、航空航天型号总师创新案例、大国工匠案例、大国重器案例等,使思政内容更加丰富立体,引人入胜。

  在第一章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都点了谁的名”课程内容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天宫、蛟龙、墨子、天眼、悟空、大飞机这些重大科技成果,不仅是我国里程碑式的科技成果,和祖国航空航天航海事业密不可分,又是最新的重大的成果,写在党的重大报告中,意义非凡。

  在讲述到第一章的教学内容——革新航空航天科学史观时,“首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对现代科技的关注和重视没有达到一个高度,因此导致造成一个错误的科学史观——言必希腊、言必欧美、言必西方。”李滚老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说。

  “其次,有的教师经常困惑,我讲的是大学物理、微积分,这些课程里面没有几个公式是华人创新的,那怎么进行课程思政?这就涉及到一个重建科学史观的问题。”

  对于重建科学史观的问题,课程组认为近几年虽有一定的进展,但是总体情况还是不太乐观。任何的学科只要把历史放到同一坐标下,就会非常容易挖掘到独特的课程思政内容。

  关于第二章的教学内容——自然科学中的哲学观。李滚老师认为,“一部科学史就是一部哲学史。”在思政课程中,毛泽东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两个重点教学内容。并且在大多数专业课程教学中,时刻都有这两方面的灵魂和影子。

  矛盾论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体现得非常生动和深刻。例如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其受力可以简化为四种主要受力:升力、重力、阻力、推力,这在数学物理建模中是主要的简化思想,在哲学中就是矛盾论思想;在不同的飞行器阶段(起飞、平飞和降落),受力变化明显,这就是典型的矛盾转化过程。其中“失速现象”更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最经典案例。

  从中可以看出,在飞机飞行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转化。因此可以发现,矛盾论对指导科研实践有独特的作用。实际上,在和毛泽东(1893-1976)主席几乎同一时代的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尼尔斯玻尔(1885-1962)的科学研究方法中,就可以深刻发现爱因斯坦、尼尔斯玻尔的独特工作方法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稍加对比分析,就可以将这些哲学中的活的部分引入专业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视野、建立批判性思维有良好的作用。

  同样也是第二章的教学内容——科学家和艺术家都要多愁善感。李滚老师讲到,“自然科学家和艺术家面对同样一个世界,他们用不同的语言观察这个世界,科学家用数学的语言,艺术家用艺术的意象,科学家有科学思维,艺术家有艺术思维,他们各执一端却殊途而归。”例如在第二章教学流体运动规律时引导学生广泛深入观察自然,思考自然,不管是科学家和艺术家,都要对自然充满好奇,非常敏感,多愁善感,多情善感,才能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然可以说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方法,必然要求教师做到融通润,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我”细无声。那课程思政的效果到底怎么考核呢?“杜老的春夜喜雨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我们一方面要处理好课程思政即是显性课堂也是隐性课堂的关系,考核中也要处理好显隐关系。”

师生共进:灵活运用丰富的教学活动与改革

  “为我们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航空航天概论课程组一直用细心的教学耕耘,踏实践行这份不变的初心与致力的追求。

  自2012年开课以来,课程组连续8年面向全校开课,累计选课人数达到了3246人。2015-2018年连续4年的秋季学期,课程组针对我校航空航天学院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开展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总体评价满意度高,9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效地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教学切实增强了自身对我国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发展的全面了解,拓展了视野,增强了自信心。并且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课程组教师积极辅导下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学科比赛,成绩优异。

  课程组还通过丰富的活动和改革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如创新性考试改革,考试题目中充分体现课程思政内容;课后布置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作业,如国庆阅兵观后感等,都是对课程思政贯通教学始终的进一步“加强版”,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真正做到了“学有所获”。

  课堂下,课程组还深入践行“融通润”的精准课程思政,组织同学到中国空气动力与发展中心现场观摩,体会认识功勋风洞及我国航空航天取得的丰功伟绩,引导同学们献身祖国空天事业,很好地营造起“空天视野”“空天情怀”“空天成才”“空天报国”为内涵的学院文化。

  “在祖国发展强大的今天,我们既要戮力同心、前赴后继,也需要居安思危。国家的繁荣富强、发展建设与每一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我们应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在国家繁荣富强的进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这份光和热,就融在帮助我们的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观、较强的进取心、怀有干大事业的抱负的课堂点滴中。好的课程思政必然也就是构建从“无我——有我——无我”的课程思政之境当中。”李滚老师说。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