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在2018年6月被确立为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两年来,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抓手,充分挖掘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元素,通过四个课堂的建设、四个协同的实施,建立并固化为长效机制,形成“四课堂、四协同”一体化院级思政工作示范体系。
“四个协同”相互促进,深化育人实效
完善组织架构,加强组织协同。学院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四个课堂”工作小组和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政工作队伍,从党委到科室,从机关到团队,从思政专职到任课教师,明确角色,形成责任体系和评价考核制度,从组织角度保障“三全育人”落地。
建设各类配套,加强制度协同。学院大力实施制度改革,通过科研考核改革制度、教学思政评价制度、管理育人制度等的建设,从制度上让全过程、全方位有据可依,有力可用。
明确责任体系,加强队伍协同。学院已经形成党委定期工作研讨做谋划,辅导员专业化提升做思想引导,特聘辅导员、组织员做规范,名师导学团做教育,行政人员评价机制做服务,朋辈peer teaching、达人show等做榜样的全员育人协同体系。
构建和谐体系,加强环境协同。专项工作目标导向,营造和谐环境育人氛围。主题导向校园文化内涵化、健康导向心理育人常态化,感恩导向资助育人精准化,向上导向宿舍育人功能化、使命导向社会实践内容化、责任导向志愿服务品牌化。
“四个课堂”相互渗透,挖掘育人功能
学院着力打造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实训实践、网络媒体四个课堂,深度挖掘广义课堂的三全育人功能,优化评价激励,在关键环节、关键过程设计育人内容,并在评价、考核、督导上予以倾斜,探索推动并形成育人功能各有侧重的“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实训实践、网络媒体”四个课堂。
打造“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实施全课程育人
学院以“思政元素100%融入,思政教育100%参与,思政课程树标杆”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中。
一是课程教学从教材选用、课程大纲修订与评价、课程教案与课程内容修订、课程考核内容评价、课程教师教学评价等方面形成教学评价方案,让思政元素融入全过程。
二是深入挖掘提炼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育人功能,形成一批示范案例,打造课程思政精品,对标示范课程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学院3门课程荣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赵洋老师的《信息安全导论》课程荣获省级“思政课程”建设项目立项,6门课程荣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立项。
电子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立项表
课程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团队其他成员 |
立项时间 |
信息安全导论 |
赵 洋 |
聂旭云 |
2019.03 |
嵌入式系统导论 |
桑 楠 |
廖勇、肖堃 |
2019.12 |
计算机网络系统 |
傅 翀 |
张翔、刘梦娟、王瑞锦、郭文生、王伟东、兰刚 |
2020.07 |
计算机图形学 |
匡 平 |
匡平、李凡、吴佳、顾小丰、何明耘、徐翔 |
2020.07 |
信息安全导论 |
周世杰 |
2020.01 |
推动“科学研究”第二课堂,加强科研育人
软件学院着力通过团队管理办法、科研考核方法的修订,将思政育人贯穿科研各个环节。坚持目标导向,反向促进科研育人。
制定“思政考核制度”,完成《科研团队管理办法》《团队科研思政考核管理办法》的方案制定,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体现到科学研究全过程各环节;完善“评奖评优制度”,完成《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优秀科研团队、个人评价及奖励办法》的制定,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把育人成效作为科研团队表彰的重要参考,以形成科研思政评价方案;形成“科研思政评价方案”,形成《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科研思政方案》《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科研工作考核管理办法》,从学院层面、团队层面、导师层面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健全学术评价和科研成果评价标准。
建立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正确科研观,实现学术道德教育全覆盖。每年开展《从“知而行之”到“行而知之”》“新生入校科研第一课”主题教育讲座、《电子科技大学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主题教育讲座,实现学生100%全覆盖。同时挖掘科研育人典型案例,健全成果评选推广机制,推动院级科研团队育人项目立项,汇编优秀科研育人成果。
加强科研育人氛围营造,年均开展软件讲坛30余场,打造沙河专属成电讲坛“信雅讲坛”,鼓励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组织“实训实践”第三课堂,探索实践育人共同体
软件学院作为学校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实践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学院梳理实践过程思政要素,探索多种校企共建、校地共建育人新模式。通过拓展企业政府资源,利用双方优势,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
在多年校企校地合作基础上,总结凝练出十种校企合作模式(企业讲座、企业合作课、企业虚拟班、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实验室、科技合作、科技竞赛、教师学术访问、研究生联合培养),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2.0”计划。学院深耕校企合作实践育人领域多年,逐步得到了企业、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认可。目前学院已经与320家企业达成合作、拥有1000余名企业导师、12个企业虚拟班、11个联合实验室。通过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等举措,不仅提升了思政工作的实效性,还充分契合了“新工科”教育理念。
目前,学院本科实践已形成大一企业参观、大二企业实训、大三企业实习、大四顶岗实习的“全链条、递进式”校企联合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每年3000余人参与,100%覆盖,强化育人实效。
探索“学、研、政、企”四位一体支部共建体系,构建全员育人实践平台。与三泰控股党支部、成华区经科局党支部、学校学报编辑部党支部等13个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学院党支部与三泰控股党支部在康定市甲根坝开展的精准扶贫调研工作,得到了人民日报的关注。
建立“网络媒体”第四课堂,构建大思政“文化群”
学院通过建立网络立交桥、借助互联网技术实施精准资助育人、构建心理健康网格化体系,全方位实现网络育人。发挥“学生中心+多元供给主体”的积极作用,利用网络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化为生活点滴,将新媒体运营加入“社群”概念。立足学院官微,打造多样化公众平台,实现网络育人新媒体平台的生态闭环。任务驱动转为价值认同,积极构建大思政“文化群”。用“思想引领+技术支撑+品牌文化”的方式,加强学生群体对网络思政的价值认同。
学院网络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等媒体关注转发,阅读量超千万,曾获得教育部网络文章创作大赛一等奖,多次荣登学校网络育人风云榜,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十大育人”联动推进,形成育人合力
资助育人:以责任为导向,实现解困到成才的良性循环。实施“涌泉计划”,在学院支持下,已有9名学生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京大学等名校深造,资助金额52万元;实施“志愿助学计划”,倡议获奖助学金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或公益活动,实现“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心理育人:育心育德结合发力,构建五位一体的心理干预模式。举办心理委员受聘仪式及专题培训,充分发挥朋辈心理互助、自助的作用。由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成长吧、辅导员、心理委员、寝室长构建五位一体的心理干预模式,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院二级心理辅导员站成长吧的主题交流活动获得学校学生心理素质养成工程首批常驻项目。软件学生获得“百分计划”和“练级计划”证书的人数位居全校之首,“成长吧”获评电子科大示范性心理辅导站。软件学院心理育人工作获得全校一等奖。
文化育人:主题发力、传统发声,打造沙河校园文化品牌。以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为内容,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开展成长报告会、团日活动,明确学生活动理论导向。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听说读写助领导力提升,着力把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引导师生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滋养。两校区共发力,打造沙河校园文化品牌。发掘双校区优势,打造沙河校园专属校园文化品牌。“见信如面”“大学生创新创业节”系列活动已成为沙河校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经过两年的建设,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积极探索三全育人新思路、新举措,基本建立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不断创新改进路径和方法,“四课堂、四协同”院级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学院将持续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三全育人实效,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李果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