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真实世界现象,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感受经济学的魅力与成长的收获和进步,不少同学反馈课堂由浅入深,有趣而不枯燥、实用而不虚无。
这门备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名为《经济解释之新卖桔者言》,它是经济与管理学院面向全校大一新生开设的《人类文明经典赏析》和本科电子商务专业高年级开设的限选课程《电子商务经济学》中的一个选题。课程怎么上才能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帮助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能春风化雨地培育和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呢?主讲老师钱宇副教授对此下了“大功夫”。
明确思政目标 巧构教学内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行业以互联网为手段衍生出新型经济模式,带动经济的新一轮变革。网约车平台作为“互联网+交通”的典型产物,以其便利性、经济型等优势快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随之而来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也日趋显现,并且愈演愈烈。
2018年郑州空姐遇害事件尚未平息,时隔三月温州乐清女孩被害案又再次引发热议,接连不断的恶性事件在给社会带来极大恐慌的同时,也凸显出网约车平台企业因社会责任的缺失对其自身发展的掣肘以及对整个行业的严重制约。
以“平台经济中的网络外部性”为核心内容,以网约车遇害事件案例为线索,钱宇老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法制意识、理性解读社会负面事件和学会消解负面情绪等作为课程主要传授的思政元素,通过课堂内外的案例讨论分析,让学生从经济学网络外部性的角度冷静看待企业社会责任和平台经济治理,着重培养学生以科学精神理性阐释平台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学机理的能力,树立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观。
从“灯塔的故事”“科斯的灯塔”看Public goods与专利权;从“垄断可能是竞争的结果——为微软说几句话”谈垄断;从“打假货是蠢行为吗?”思辨打假……课程以经济学核心理论框架为基础,选取了《新卖桔者言》中一部分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主题内容放入课堂讨论,并通过教师的引读、点评等深化学生对经济学理论核心概念的学习和对现实经济生活的理性解读,从而提升学生认知自我、认知平台经济运行机理的理性分析能力。
无论是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经济解释教学团队都进行了精心的构思。钱宇老师认为,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教师应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充分梳理与之相对应的合理的思政元素,把知识讲透的同时输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形成正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结合学生特点 盘活课堂氛围
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00后”一代普遍对这类经济学通识课程具有较大的兴趣,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在“教”与“学”的安排上,教学团队按照“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核心理念,设计了小组研讨、读书汇报、课堂游戏、话题辩论等小班研讨式教学活动。
钱宇老师十分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她会提前布置相应阅读内容,针对主题探索内容给出核心关键词,让学生做读书汇报,并要求他们准备文字材料时需按照一定的逻辑性进行归纳整理。小组研讨、展示、互评是课堂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各小组同学课上课下学习情况的观察,老师再进行点评,逐步拓展延伸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后语音作业则再一次强化了对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有助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
讲解对市场的新认识,课程以小见大,设置了“卖桔子的游戏”,同学们分别扮演“买方”和“卖方”角色,双方在讨价还价中感受和体会市场供求变化对市场参与者决策的影响,最终通过对比卖方各组所获的利润情况以及买方各组剩余资金的情况,评选出买卖双方表现最优的小组。在体验课堂卖桔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纷纷畅所欲言,沉浸于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博弈,课堂氛围一度热火朝天。
每一次课堂讨论、学生作业,钱宇老师都会进行认真的批改,每学期期末,她还会结合各小组的课堂表现和学生个人学习积分对表现优秀的学习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她说:“只要在第一讲的课程中跟着老师的设计思路和布置的要求积极落实执行,课程结束时就会有很强的学习获得感。”
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助教团队的协同配合下,课程深受学生喜爱。经管学院2018级张杨婷同学说:“课堂氛围很自由,让我们很有参与感,课程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在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我们的思想观念、思考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转变。”
“有趣的实践课题加深了我们对电子商务市场特点的了解,也提高了自身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张志培同学如是说。
佟汶玉同学谈到,“老师善于运用现实案例展开讲解,并逐步深化我们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我的学习兴趣也被大大激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次研讨的选题都比较新颖,给了我们足够的选择空间,对我们后续的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受益匪浅。”
渗透科学研究 助推教研相长
钱宇老师介绍,在申请“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考虑要开展相应话题的教学研究了。
以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作为一种处置(treatment)事件,设计开发了《共享平台案例问卷》,采用两期测量方法,以前测和后测数据的差异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而测量“课程思政”经济学相关知识的教学对学生的企业社会责任和法制意识的认知影响情况。
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教学团队前期进行了多次研讨,针对教研主题、研究方法、课程设计与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等内容开展了深度研讨。围绕“社会事件对公众负面情绪影响研究”、“微观、宏观课程思政研究”、“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收获研究”等问题,团队运用DID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剖析。
经过两轮课程讲授,形成的教研论文“课程思政对教学目标与学习收获的影响研究——以经济学类通识课为例”投稿《中国大学教学》(教育类一级期刊)。
该论文在研究贡献上提供了一种定量衡量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方法和一种衡量学生课程参与度的新思路,对课程后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也极具指导意义。
参与了教研论文研究的2018级硕士研究生曹恩叶说:“以前我也不知道课程思政到底是要做什么,在跟随钱老师进行论文研究以及担任课程助教期间,我慢慢深化了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理解。思政元素的加入就像调味剂一样,为同学们专业知识的学习增添了更多的色彩,是心灵的感知,亦是三观的修炼。”
在“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深挖思政元素的融入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实践为指导开展教学研究,再以教学研究反哺课程教学,钱宇副教授在“课程思政”建设的道路中不断探寻着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新思路。
“虽然目前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对平台经济相关问题有了更加理性的认知,学习获得感也得到增强,但目前开发设计的思政教学案例还较少,接下来还需挖掘和梳理更多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起来。”钱宇老师说。
编辑:肖洁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