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4月22日,现任成都博物馆、中国皮影博物馆皮影木偶部主任李龙研究馆员做客成电讲坛(信雅系列),用生动地讲解和大量光影资料,带领成电学子品味皮影艺术。
李龙指出,跨学科交流才能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新的灵感。他从华为为操作系统冠名以“鸿蒙”、手机芯片冠名以“麒麟”、服务器冠名以“鲲鹏”等,中国航天以“嫦娥”命名探月工程,以“天问”奔赴火星等铭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命名出发,指出中国厚重的古典文化在中国科研人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他强调,在中国当今科技腾飞、经济繁荣的时代,我们需要在全世界表达中国声音,输出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的复兴刻不容缓。
李龙从皮影艺术是什么、皮影艺术的四种起源、皮影艺术的流派展开,带领同学们从零全方位认识皮影。中国皮影艺术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操纵记忆、优美的唱腔、丰富的剧目闻名,是东方民间艺术的仙葩,是一项当之无愧的国粹。皮影艺术的起源也说法不一,广泛为人接受的是《汉书》中记载的汉武帝思念爱妃李夫人,大臣李少翁为君排忧制作皮影戏的爱情故事。关于皮影戏的祖师也众说纷纭,在北方地区最广为流传的是“观音祖师”传说,而在南方地区最广为流传的是“老郎神”传说。在不同学者眼中,皮影戏的划分也不尽相同,最早对皮影戏进行划分的是著名民俗学家顾颉刚,他将皮影戏大致分为七类,后来的学者们又仅分为三类,但三类的划分方式也各不相同。皮影不仅仅是民间的传统文化,它深刻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与单纯的戏剧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身影几乎遍布全国,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生活,是中国众多神话寓言、民间传说、历史演义的具象表达。
李龙介绍,皮影的制作工序繁复,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操纵技巧出神入化,每一厘都是精心布局,剧本剧目题材丰富囊括古今。皮影界的规矩自成一格,演出时间“夜聚晓散“,各地禁忌各不相同等,皮影与电影也是息息相关。
“中国皮影如何走向未来?”在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展馆角落上映了三幕皮影戏:第一幕是传统艺人演出,第二幕是艺人加现代科技的组合演出,第三幕是由代码控制机器人操纵皮影演出。李龙指出,这反映了“保护与传承、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中国与世界”这一宏大命题。希望成电学子能将科技与文化有机结合,以实际成果回答这些命题,能在世界上表达出属于中国的文化之声。
相关链接:
李龙,研究馆员,现任成都博物馆、中国皮影博物馆皮影木偶部主任,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博物馆纪念馆绩效评估、运行评估、定级评估专家组成员,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专家委员会成员。主要从事皮影木偶艺术与历史民俗相关研究,在《宗教学研究》《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城市史研究》《日本侵华史研究》《文化艺术研究》等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30余篇,由中华书局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要负责策划实施了多个木偶皮影艺术与非遗相关展览及教育项目,主要负责或者受邀参与了多个重要课题研究项目。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