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巫江教授团队在《Nature Electronics》发表研究综述
文: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图: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来源: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时间:2021-08-26 13127

  近日,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巫江教授团队在《Nature Electronics》上发表题为“Emerg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for next-gene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s”的综述论文。博士后任翱博和剑桥大学博士生王昊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巫江教授和萨里大学Wei Zhang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为第一作者单位。《Nature Electronics》是光电子学领域顶级国际学术期刊,2020年影响因子为33.68。

2.png

图1.未来基于LED光通信的应用场景:(1)对延时要求严格的短程通信集成组件(如自动驾驶);(2) 柔性生物传感器 (3)数据中心;(4)水下通信;(5)用于精确跟踪和定位的低成本的片上物联网传感器;(6)室内数据服务(Li-Fi)。(图片来源及版权:Nature Electronics及论文作者)

  消费电子、移动通信和先进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数据流量的大量增长,给通信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的通信系统在可见光通信和光互联等应用中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相比于目前基于传统Ⅲ–V族半导体材料的micro-LED,近年来新兴的有机半导体、胶体量子点和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展现了同样优异的光电特性以及可溶液加工等低成本工艺优势,或可为发展下一代数据通信技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在论文中,作者回顾了面向光通信应用的新型LED材料和器件的发展,介绍了OLED、量子点LED以及金属卤化物钙钛矿LED等器件的调制性能和效率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新型LED光源在下一代光通信技术中的潜在应用,指出了基于LED的新一代数据通信系统中存在的挑战,系统地探讨了新型光源当前主要瓶颈、带宽调制机理、以及外量子效率的优化策略,并对新型LED光源在片上光互联和Li-Fi等技术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巫江,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人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先进光电子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从事化合物半导体光电材料以及半导体激光器、红外探测器等光电器件研究,在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Photonic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

  任翱博,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巫江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面向光电传感和探测的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1-00624-7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