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纪念周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电子科大•四川美院第二届科技艺术节开幕
文:何乔 学生记者团 安然 张闻起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09-30 5102

9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第二届科技艺术节的重磅活动,“超验植入—技术理性、数字密码与经验本能”联合教学与创作成果展在清水河校区众创空间实验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围绕物、人、媒介间的交叠状态,以未来开物、感官世界、媒介启蒙三个分展览现场,展开一场跨学科、多媒介、超经验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新探索。

1.jpg

校长曾勇、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牟文虎,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延浩,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和我校相关学院和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青年艺术家、相关企业代表参加活动。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主持开幕式,副校长杨晓波宣布展览开幕。

_DSC2978-1632809227870_极速看图.jpg

曾勇在致辞中表示,从第一届的“破壁”到第二届的“超验植入”,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的联合教学与创作成果展深刻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电子科大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美育工作,秉持“让科技插上艺术的翅膀”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有艺术背景、思维、想象力,能引领未来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和科学家。希望两校能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科技与艺术共同发展。活动正值学校建校65周年期间,有许多校友返回母校,希望广大校友关注和支持学校美育教育,助力学校跨界领军人才培养。

_DSC3027-1632809233026_极速看图.jpg

张杰对展览开幕表示祝贺。他说,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作品更有思想,科技和艺术的融合更为深入,这都得益于两校教学团队更加默契的配合和两校同学在联合创作过程中的热情和努力。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艺术则会改变我们的人生。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新工科建设离不开艺术的浸润,四川美院愿意与电子科大携手合作,把科技和艺术更好地结合起来,助力电子科大新工科人才培养。希望成电学子走进川美交流,让科技与艺术擦出更多创意的火花。

_DSC3084-1632809236747_副本.jpg

活动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唐勇和交互新媒体艺术辅修专业(iArt)执行负责人、策展执行、我校经管学院彭岷副教授分别发言,介绍了本次展览的筹备过程以及两校师生合作的感受。

本次展览共有22件作品,均由来自我校iArt二期的32名同学,与四川美术学院的22名同学,在两校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历时三个月多月独立创作完成。

f2890b847bda45eb9ad82d0eb96782ab.jpg

bdfc7ebf83d6dbcacddf74f5572095f7.jpg

374ba686579d990bd6c789b5e31574e7.jpg

b7213e04daf7193d102cff468dfe9111.jpg

航空航天学院大三学生孙彧龙团队作品《迷航幻影》参加了展览。他说,色彩迷蒙的水和水缸之上的输液管可以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当水缸底部的超声波传感器感知到观众前来观看时,沉浸在水中的光源可以自动与观众互动,营造出朦胧之美。他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科技服务于生活。艺术品的创作取材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所谓的“超验植入”就是将普通生活中富有艺术感的细节与科技进行融合,提升我们的艺术品味和修养。

2.jpg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彭瀚雳和四川美院的同学们共同完成了作品《智书廉竹》,他们以竹叶形态的剪影图片作为数据集与现有字库进行机器学习,训练合成带有竹叶特征的“廉竹体”。观众在手写板上写出一个字,算法就能将写好的字“变”成竹叶,从而构成一片竹林。彭瀚雳说,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自己不仅对算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科技和艺术的结合有了深刻认识,同时还收获了友谊。

20210928-_CSY1935.jpg

在展览现场,观众通过人机互动、人屏互动、动态捕捉、光影控制等与作品频繁互动,感受科技为艺术赋予的新生命。

3.jpg

4.jpg

20210928-_CSY2291.jpg

据了解,展览将先后在电子科大众创空间实验艺术馆和重庆时代美术馆举行。其中,电子科大的展出时间为9月28日至10月10日;重庆时代美术馆的展出时间为10月24日至11月16日。

除了展览,本次艺术节还有科技与艺术讲座、沙龙、电影展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交流与对话,传递现代科技和艺术融合,开创艺术教育与科技教育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编辑:何乔  / 审核:何乔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