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30名党员走进汶川,联合香港大学开展2021教育部“港澳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同学们走近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七一映秀中学,云端连线香港大学,线上线下多维联动,共同回顾川港援建之旅,开展党史宣讲、探寻生命奥秘、对话先进人物,齐心助力七一映秀中学“重生”之后走向“新时代”。
回望历史 与红色情缘“零距离”
“十年援川,我们助力映秀发展,映秀推动我们成长。“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党员们、七一映秀中学的师生们和香港大学霍伟栋博士其团队进行“云端连线”。香港大学自2008年起就不间断地参与援建,霍伟栋博士回顾了港大援川历程,勉励同学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七一中学校长熊作富表示,多亏社会各方,尤其是香港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提供的硬件、软件援助,学校才能在电子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地区前端。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校同学在七一映秀中学,这个由特殊党费捐建的学校初一3班的课堂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知识竞赛。从党的辉煌历史时刻、彪炳千秋的历史人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建设,竞赛题目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答题过程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积极抢答,他们自信的神情与准确的回答充分展现了前期党史学习的效果,现场气氛热烈。
趣味科普 与生命奥秘“零距离”
“你知道怎么读心吗?”
学生党员们带着他们的“读心神器”——自研脑电帽和放大器,带领七一映秀中学的同学们进行了一场奇妙的脑科学实验。实验中通过脑电帽、放大器采集并处理脑电信号,最终用音乐和实时波形的形式展示,实时解码同学的心理状态,实现数字化“读心”。同学们对这一高科技“神器”非常感兴趣,频频发问,纷纷戴上体验。
“你知道生命的脉络是什么样的吗?”
在“叶脉书签制作”活动中,党支部成员们手把手指导同学们,通过煮树叶、刷叶肉、涂叶脉、封书签,用看似平凡无奇的树叶制作色彩缤纷、精致有趣的叶脉书签。不时有孩子兴奋地跑到成员面前,邀请成员一起欣赏他们完成的作品,科研的种子已悄然埋在中学生的心中。
人物访谈 与家国情怀“零距离”
“地震面前,知识的火种也要薪火相传。”
七一中学熊作富校长深情回顾了中学生们震后过渡复课的曲折、特殊党费建校、老师们震后带领学生们自救互助的历程。他说,地震中很多人舍小家、为大家,大爱无私,患难与共的精神值得我们赓续传承。
“地震当前,心理学的知识是我获救的坚定信念。”
陈和琼老师时任七一映秀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帮助了上百名灾后学生修复心理创伤。她说,因为心理学的背景与掌握的地震自救的知识,被埋在地下的三天她从未放弃过生的希望。在灾难面前,知识和信念就是生的第一保障;灾难过后,爱和包容是修复心理创伤最好的良药。
“地震当下,各方的援助是学子求学的坚实基础。”
资助中心副主任李超老师在震后来到七一映秀中学,从事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十一年的他说,资助工作很繁琐,但在他看来是一份感恩的火种,从这儿资助出去的学生们,又返回来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帮助学校和社会,带着汶川精神走出去,又走回来,将感恩的火种从一份变成千份万份。
“5.12”汶川特大地震13年后的今天,同学们再次走进汶川,见证在党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援下,曾经的山河破碎之地已经新生;以七一映秀中学为窗口,见证在电子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的持续帮助下,孩子们积极向上的身心状态。项目永续,爱心永动,“新时代”之梦,助力有我。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