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说传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像是一场素未谋面的“包办婚姻”,那么,学习“新生研讨课”则更像是“自由恋爱”,让学生可以提前探知不同专业“新娘”的芳容,进而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学习发展的方向。
“新生研讨课”,顾名思义,是专门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课程,也是新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经管学院自2012年开始建设“新生研讨课”,至今已逾9年,每年有六到七门课程同时开课,每门课平均十余人,课程每周4节连上,常常一门课只需一个月便结课了。时间短且课时集中,“新生研讨课”的作用与效果到底该如何凸显呢?
第一批校级“新生研讨课”示范课《互联网时代的运营模式》的主讲教师、经管学院慕银平教授解答道:“我们的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启迪专业志趣为主,学生并不能在这门课程中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后,内心有一个专业画像,带着问题再去学以后的专业基础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慕银平教授在“新生研讨课”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
小班式案例研讨 从看热闹到寻门道
没有基础课程学习的铺陈,“新生研讨课”怎么上才能既不让学生感到深奥难懂,又能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呢?
对此,慕银平围绕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运营模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日常接触的企业现象进行提炼,精心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热点专题与学生进行分析研讨。
“网红带货”是“00后”们熟知的一种网购形式,当“网红带货存在哪些问题”的话题一经抛出,学生们七嘴八舌,纷纷开始谈论他们的网购体验——容易翻车、东西不好、价格便宜……
随之,老师接着发问,你们说的都是消费者的角度,如果你是企业管理者,会怎么思考呢?如果企业正常卖货,一件商品一次卖出一千件可正常生产,要是网红主播一次卖出一万件,顾客下单后拿不到货该怎么办?商品的原材料、工人、生产线又该如何安排才能平稳生产?如果预期销售量没有卖完,余留的商品怎么办?如果你是平台运营者,网红主播又该怎么管理?
一连串的问题之后,课堂开始沉默,因为这是学生们从未思考过的角度,而这恰恰才是课堂研讨的重点。类似的研讨话题还有“社区团购”、“共享出行”、“互联网医疗”等。互联网时代,远程挂号虽然省去了很多现场挂号的麻烦,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患者挂号后不来就诊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怎么办?扩大挂号数量后如果都来就诊,医疗资源不够用怎么办?如何分配远程挂号和现场挂号的量比才算合理?
经过老师的连续发问,学生们思考的角度慢慢由“看热闹”向“寻门道”转变,供应链、随机优化、数据分析等一系列专业概念在研讨分析中呼之欲出。
老师提供企业现象和案例,并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尽管课堂并不能解决课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和思考的深度已悄然发生变化。通过一个个案例研讨,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初步了解了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相关人员和运营场景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开始实现从高中“被动学”到大学“主动学”学习思维的第一次转变。
能力型课程训练 培养提升综合素养
小班化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得到精准训练。无论班上学生多或少,慕银平都会对他们进行随机分组,每节课设置一个讨论话题,让各个小组课下去查找资料,形成汇报PPT,然后以小组形式开展课堂讨论和作业汇报,小组与小组间又相互进行点评分析,老师再结合课堂情况与学生进行再讨论、再分析。
学生课堂展示与汇报
为什么是随机分组?慕银平解释道,随机分组更能考验团队合作能力,组内成员的性格、能力各异,团队成员或许与某些同学的心理预期不符,但养成和具备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力本就是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有的能力,随机分组恰恰增强了对这些能力的培养。
若有人想借小组作业“划水”,那就大错特错了。每次课堂汇报,老师都会让组内成员相互打分,此外,每个人还会分模块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讲解,如果平时小组研讨、资料搜集、报告写作都不参与,那么他在进行汇报的时候很可能会漏洞百出。而小组汇报的成绩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组内不想有“划水”的人出现以拖垮整体水平,小组成员便要努力磨合,尽可能地调动每个成员的优势特长和参与性。
学生课堂展示与汇报
“当然,如果有人能在报告的每个环节都让其他成员替自己完成,且自己还能很好地进行汇报展示,那这样的人也可能获得比较好的成绩,或许他身上就隐藏着当领导者的潜力。”慕银平微笑着说。
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模式》成绩考核中,课堂汇报只占据整个课程成绩的40%,更主要的60%来自期末小论文。在课程即将结课时,慕银平会让学生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现象、话题、延展思路等撰写论文,并且对论文的写作格式进行严格规范要求。
慕银平谈到:“我们很多学生本科毕业后会直接深造,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学习如何阅读文献、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利用访谈、调研数据等进行论文撰写,这也是我们研究型大学的一种体现。”
或许对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来讲,以标准的论文写作规范来撰写小论文充满了挑战,但也正是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学习的兴趣方向逐渐清晰,科研的种子就此萌芽。
趣味性方向引导 洞悉专业学习脉络
“这是一门启后的课程,所有的课程内容并非针对这门课而上,而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为学生设定一个靶子,明晰后续课程学习的作用。”慕银平说,“要让学生从一无所知到概览专业全貌,做到学习心中有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就必须厘清整个脉络。”
在他看来,上好“新生研讨课”,最重要的是做好兴趣引导,课程内容设计得太专业,学生接受不了,便失去了学习乐趣,设计得太简单,学习便没有挑战性。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商科专业知识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今后从事运营管理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为教学目标,他每年都会对课程的框架结构进行优化修改,并顺时顺势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巧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新事物的敏感性设计教学案例,进而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老师而言,便意味着要不断去挖掘新事物。
《互联网时代的运营模式》课程中的研讨案例大多来自时政新闻,几乎每天,慕银平都会花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浏览新闻,将阅读的一些新颖有趣的文章、观点等保存下来,选择其中有价值的话题抛给研究生去做进一步的梳理。通过与研究生的思维碰撞,相关话题被逐步拆解,然后,老师再对该话题进行提炼总结,应用于科研和教学。如此,既对研究生展开了训练,又找到了新颖的教学案例,可谓一举两得。
王锐莹同学说:“这门课并不轻松,刚上大一就要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正式体验从选题、开题、入题到总结的每一个环节,给了我们很大挑战,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我们团队的情感,提高了合作能力,课程学习也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想要选择的专业方向。”
在“新生研讨课”的学习之后,如果学生对该课程的研讨方向感兴趣,则可能在专业选择上继续选择该方向深入学习;如果在学习中发现课程实际与想象存在差距,而其他“新生研讨课”有自己喜欢的方向,则能在专业选择上避开“雷区”,做出最优选择。
慕银平认为,传统的教学常常是先让学生从基础课程开始学,再逐步学习专业课,每门课就像一粒粒散落的珍珠,学生最初也不知道有什么用,直到课程快学完了,才悟出珍珠的用法,然后串成项链。新生研讨课就是要提前让学生知道项链的大致模样,告诉你哪些课程能解决哪些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去选择珍珠进行组合,从而让项链串得更加漂亮、更有特色。
编辑:赵海玲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