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机电学院黄琦、胡维昊教授在《川观新闻》发表署名文章 探讨四川能源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文:机电学院 图:机电学院 来源:机电学院 时间:2021-11-23 3394

  编者按:11月18日出版的四川日报新媒体平台《川观新闻》“川观智库”刊登了我校机电学院黄琦教授和胡维昊教授的署名文章《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支撑下的能源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全文如下:

1.png

  我国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充分展现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雄心和对人类共同事业的大国担当。碳中和作为当前全球共识,将在全球范围内引领和加速能源革命,促进能源结构进一步调整,传统化石能源需求预计很快迎来峰值,可再生能源需求大幅提升。作为能源资源大省、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四川有望在可再生能源潜力丰裕的基础上,深入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前达成碳中和,成为中国首个在省内范围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省份。

  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碳排放目标的实现是项系统工程,将深刻影响到四川未来的能源结构、工业生产和消费方式,需要结合省内实际,把握能源高质量发展阶段趋势,深入挖掘和开发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提高终端部门中低碳能源路径规划能力,创新减排目标分配新模式新业态,加强各领域内清洁能源技术协同创新,推动碳交易市场、完善碳交易机制、重视碳捕集等技术助力“负排放”发展。

充分发挥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提升能源清洁低碳开发利用水平

  可再生能源是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和引领能源需求侧升级的关键基础,是实现我国从由煤炭主导能源结构的能源大国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强国转变的关键基础,是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碳排放目标的关键基础。四川省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是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当前,四川全省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和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了以水电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供给结构。截止2019年底,四川省水电和可再生能源装机8701.02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比例87.6%,发电量3550.1亿千瓦时,占全省总发电量的91%。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全年发电量为70.1亿千瓦时和27.39亿千瓦时,较之前一年分别提高30.9%和25.9%,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增长迅速,且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均稳居全国第一。根据清洁能源潜力预测,四川省内水电资源理论可开发量约为当前水电装机的1.7倍,风电资源理论可开发量约为当前风电装机的27倍,太阳能资源理论可开发量约为当前光伏装机的62倍,此外,在未来低碳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质资源潜力可达每年550TWh。在稳步推进水电基地科学有序建设、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清洁能源外送通道扩大、本地消纳增强措施,可有效解决省内发电“弃水、弃风”等难点问题,不仅可为省内低碳减排、能源优化做出重要贡献,还可推动全国清洁电力增长,作用重大。另外,优越的可再生能源禀赋使得四川能够建立完全由可再生能源组成的能源供给体系,从而在省内实现乃至提前实现一系列碳减排目标,引领示范国内国际。

抢先布局“碳中和”,以先行先试重点铺开清洁能源系统新格局

  四川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面对传统行业稳固增长和新兴行业迅速上升带来的能源需求剧增,在清洁高效成为全球能源结构不可逆趋势的背景下,以可再生能源及相关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能源革命,必将成为未来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推手。

  虽然四川省在清洁能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我省距离实现碳中和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在减排目标分配、个人与企业碳排数据监管、低碳能源路径规划等方面存在短板;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应用力度不够。因此,我省必须立足于实际,紧握国家低碳能源转型的关键机遇,补足在减排目标规划、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上的短板,推动可再生能源支撑下的能源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完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任务。

  首先,要提高终端部门中低碳能源路径规划能力,创新减排目标分配新模式新业态。从能源系统中供给侧与需求侧出发,顾及能源系统中供热部门、交通部门、工业部门和电力部门等终端部门,从“城市-地区-国家”的视角逐次递进,既要基于当前能源政策与环境规划假设进行对各部门下能源消费和碳排情况的情景分析与指标评价,探索长期低碳能源转型路径及其成本代价,又要在以实现深度脱碳目标为导向的目标下进行路径规划与政策模拟,分析在低碳目标倒逼下的技术支撑与能源结构优化要求,为现实中规划低碳能源转变路径提供有效理论支撑。

  其次,要充分把握当前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的时代机遇,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能源减排领域深度融合,推动碳排放来源的个人化,将减排目标逐步细化,加强对个体碳排数据的监管和收集,深入优化供给侧能源供应的预测与评估,扩大需求侧能源消费的管理与调度,提高系统总体能效。

  第三,要加强各领域内清洁能源技术协同创新,推动碳交易市场、完善碳交易机制、重视碳捕集等技术助力“负排放”发展,围绕“环保节能-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替代”三项核心技术变革。结合我省产业实际与能源优势,在环保节能方面,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向服务经济、知识经济转型,针对传统行业限制新增产能、加强废物利用措施,确保循环经济有序茁壮发展;在能效提升方面,重点开展热泵、电动汽车、电炉等高效能源技术研究,全面梳理各终端部门中能效提升技术,以市场需求带动关键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达成各领域中高效清洁技术的全面铺开;在可再生能源替代方面,要加大我省水电、风电、光伏、地热发电、生物质能源、氢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创新开发力度,以可再生能源技术为桥梁强化清洁能源与供热、交通、工业等部门的联系,在储能、氢储存等跨部门技术的协助下推动可再生能源整合并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完全替代。

  此外,针对部分难以脱碳的需求,推动碳捕集、碳封存、生物质碳捕集等负排放技术发展。基于碳减排大趋势,以需求推进技术研发、以优势展开示范引领,为最终达成碳中和目标查漏补缺。建立完善的碳排放市场,创新碳排放交易机制,倡导全国性统一碳排放交易体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展现区域能源系统碳中和影响,将能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将减排优势逐步转化为制度优势。

  总体而言,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当前能源发展的关键方向,关乎发展全局与国计民生。在能源消费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上行的压力下,必须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为核心,做好低碳路径规划、创新碳排分配模式,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重视负排放发展,努力拓展成熟有效的碳交易市场。四川努力成为国内首个实现乃至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省份,既是缓解环境资源压力、践行绿色发展低碳循环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能源产业调整升级、抢先布局绿色经济的最佳选择。

  (作者系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智慧电力与能源研究所”所长、教授。)

  本文所涉及的定量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能源领域顶级期刊《Applied Energy》(SCI top一区,影响因子9.75),文章第一作者为机电学院博士生罗仕华,文章录用后第一时间被该期刊中文官微报道。


  报道链接:https://cbgc.scol.com.cn/news/2447346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6261921008904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