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农网:刘沈厅的家庭农场梦
文:温选鹏 张艳玲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21-12-20 3574

20211216084421718171.jpg

刘沈厅正在他的博视家庭农场察看葡萄苗生长情况。 温选鹏 摄

12月6日,冬日的暖阳照耀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博视家庭农场,刘沈厅正在给草莓种子浇灌肥料。在配料房内把肥料搅拌均匀,利用延伸到每颗种子的浇灌系统,偌大的种植田在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浇灌完成,相比传统浇灌方式,这种浇灌系统更省时省力,而这里只是刘沈厅的其中一个农场基地。

今年33岁的刘沈厅,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是眉山市第一个具有985高校硕士学位的新农人,自2016年回乡创办家庭农场至今已有5年。

“目前我主要有两个基地,一号基地大概有130亩晚熟柑橘春见,今年预计有接近30万斤的产量。二号基地是今年新投入的,主要是做产学研的示范基地,总面积大概有100亩左右,主要有种植一些蔬菜、葡萄、草莓和黄桃。”刘沈厅介绍。

在校期间,刘沈厅学习成绩优异,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百人会英才奖、成都榜样·身边好青年等。2015年,刘沈厅以“成电十大杰出学生”的荣誉,顺利毕业并获得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

“我回家创业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当时彭山作为全国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区,让我有信心在广袤农村也能够作出成绩。”2016年回到彭山,刘沈厅流转土地130亩,开启了自己的回乡创业之旅。

起初作为一名“门外汉”,刘沈厅被现实“上了一课”。由于技术匮乏,最开始他种植了80亩猕猴桃,50亩晚熟柑橘。但因作为底肥的有机肥发酵不充分,结果这80亩猕猴桃全被“烧死了”。眼看辛苦的投入打了水漂,走投无路之时,当地政府主动帮助他用两权抵押贷款了30万元。

为了补起自身短板,刘沈厅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掌握了晚熟柑橘的种植技术。2020年,他的农场售果30多万斤,实现营收150多万元,用3年的时间实现了华丽的转变。农场每年为周边农民提供约40个就业岗位,人均每年增收2万元,不少贫困户在他的带动下,脱贫致富。

同时,依托学校时期搞科研的劲儿,他还主动搞起了“发明”。除了广泛应用科技设备,刘沈厅现在正把农场打造成一个产学研示范基地,时常会有电子科技大学、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学生和专家来参观交流,内容包括AI智能识别、物联网智能大棚、互联网直播电商等新技术和新理念方面的应用。

“作为一个新农人,我将根据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增收,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刘沈厅说起未来的发展,更是信心满满,他将带领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懂农村、爱农业的年轻人,投入到农村中,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做好产业,一起实现共同富裕。


报道链接:http://www.farmer.com.cn/2021/12/16/99884391.html



编辑:  / 审核: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