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3月29日,学校大型青年互动演说分享节目“成电青年说”第二十八期“青春向未来”——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学子专场在4号科研楼开讲,活动邀请到电子学院成电杰出学生获得者杨秉正(研究生)、廖瑞麟(本科生)、刘嘉诚(本科生)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科研经验和成长感悟。
杨秉正:醉心科研,勇于创新
杨秉正,从2012年起就开始在电子科技大学学习。他发表了IEEE论文近20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授权欧美发明2项,是一位全身心投入科研,富有创新精神的成电人。他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现状: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受到了诸多限制,核心知识产权很多也掌握在国外的手里。而集成电路的应用又非常广,所以集成电路行业的突破,是打破国外封锁,实现国内科技进步的关键。紧接着,面对集成电路技术的攻关,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攻关的基本流程,表示从事集成电路领域的科学研究,必须具备严谨、想法、坚持、团队、精益求精这几个要素。芯片结构复杂,时间、金钱和人力的投入都巨大,一个小小的错误都将致使前期的努力功亏一篑,所以集成电路领域需要每一个研究者严谨细心。而在科研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瓶颈,这时候应该坚定信念,相信自己的团队、导师,坚持下去。此外,团队合作精神也是集成电路科研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成员要互相帮助支持,时时刻刻互相沟通,互相了解进度和各种情况。最后一点最为重要,那就是不要满足,科学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必须要以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能因为一些小进步而自我满足。最后,杨秉正还给本科同学提了很多建议,鼓励大家提前进入教研室进行科研,这样不仅能够培养科研思维,也能判断自己是否对这个方向感兴趣。
廖瑞麟:打破内卷,反思自我
在学习上,廖瑞麟同学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加权平均分95.01,全院第一,直博电子科技大学,在学生活动中,他担任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学院讲师团团长、校院两级朋辈咨询师,连续担任2020、2021级新生导生。他从自身经历讲起,告诉大家内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太过于关注他人,将自己做一切事情的根基都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将自己不停地与他人进行比较。他引用朱光潜先生的名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告诉大家想要破除内卷就需要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如果没有他人那自己最单纯的目标是什么,去寻找自己内心的做这件事的动力,让做事的动力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界。最后,廖瑞麟通过分享他在成杰答辩前的对于“拿掉一切外在可评价可量化的标签,你还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的思考,鼓励大家应该拿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内心对于事件感受,思考自己做事的逻辑是否正确,只有花时间去反思自己内心,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刘嘉诚:“芯”怀强国志,“创”领报国行
“我们要敢想,要敢做,能有自己的一个想法和行动,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你去了解了,你去尝试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这是刘嘉诚同学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态度。刘嘉诚同学除了是直博学霸、新生导生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芯声东振公司的CEO。他分享了自己的大一至大三的双创经历,从大一上学期接触导师的科研项目到大三下接触互联网公司,一路走来有坎坷也有收获。他还谈到了他在这个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难度大,产出小,耗费时间多导致课业跟不上,成绩下降等等。刘嘉诚用浓硫酸和铝与稀硫酸与铝做了个比喻,总结道:“机会与努力并存,个人与环境的因素也很重要。”之后,他向大家分享了他在科创中和学习中的一些体会,包括对负责人的建议,对项目的感悟等等。他衷心地说道:“成绩、科研、社团,不应该成为我们大学里的社交货币,你积累起了一些货币,你觉得可以兑换一些东西,但总有一天,你会挥霍一空,然后你发现,什么都没有。能够让你不断再生货币的,是你对这个社会持续不断产生的价值,这是对你所做的正面事情的反馈。”
在分享结束后的互相提问环节里,三位同学也回答了主持人和同学们提出的诸如“怎么培养科研思维?”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杨秉正回答说,首先要大量阅读基础书籍和相关论文,并且结合仿真,有一定积累后再跟学姐学长甚至是导师讨论自己的想法。
本次成电青年说活动,三位优秀的电子人分享了他们的学习经历和成功的经验,为各位同学指点迷津,解答困惑,让同学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涯又有了进一步清晰的认识和规划,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本次活动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办,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承办。
编辑:赵海玲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